“卡组织的自我进化”——银联内部有人如此定义每年的62营销节背后,银联真正的深谋。“每年迎一次大考,不仅是跟持卡人又一次建立深度连接,更像是一次全面的自我校验,从业务能力到组织能力,从产品运营到系统技术”。通过一次“狂欢造节”,最大程度地扩容支付受理场景并增强用户粘性。
《2017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行业研究报告》显示,线下扫码支付行业进入加速发展期。一方面,线下扫码支付简单快捷,为用户带来了便捷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接入线下扫码支付的商家也享受到了数字化营销与经营所带来的收益增加。
“移动支付风险正逐渐成为主要的支付风险类型。”日前,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副秘书长马国光在移动支付安全与创新研讨会上指出了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当下,移动支付亟待在便民与安全之间找到平衡点。专家认为,加强大数据建设可更高效地帮助消费者在支付时证明“你是你”。
“以前我老是忘记带公交卡,所以不爱坐地铁上班。”家住北京的上班族小彭这样对《金融时报》记者说道,“自从可以‘刷手机’进站后,我能坐地铁就一定坐,经济实惠不说,还特别准时,一般都能比预计时间提前到岗。只需要拿手机轻轻一刷,就可以进站乘车,‘刷手机’进站的支付方式大大提高了我坐地铁的次数。我再也不担心迟到,也不再担心找不到公交卡了。”
作为移动支付界的“国家队”代表,银联“云闪付”APP、银联二维码、银联手机闪付等产品的入局时间并不算早,但配合银联在全国范围内的业务布局优势,银联在移动支付领域已打出多回合“逆袭”。今年6月2日,银联的品牌活动“6·2”年中盛惠再次引爆消费狂欢。活动期间,据悉单日仅组合拳之一银联二维码交易笔数就突破600万,作为面世仅一年的新兴移动支付产品,成绩亮眼。
导读:第三方移动支付在凭借方便、快速等优势迅速扩张的同时,不仅改变了网民日常消费支付习惯和现有商业形态,也极大推动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群雄割据”,这是阿里巴巴、三星、Facebook(脸书)、Google(谷歌)等“外来者”们对欧洲市场的统一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