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

  • 央行官员:防范和化解支付服务市场风险仍将是支付监管的主旋律

    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副司长樊爽文在近日举行的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支付清算发展报告(2018)》发布暨学术研讨会上表示,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支付体系的组织者、监督者和支付基础设施的重要建设者、运营者,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继续加强支付领域制度建设,大力推进支付服务市场改革开放,强化支付服务市场监督管理,不断完善支付基础设施,取得了积极成效。

  • 央行下发重磅新规:严禁支付机构从事货币基金销售业务,禁止提供T+0垫支服务!

    为有效防控金融风险,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近日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货币市场基金互联网销售、赎回相关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 央行:上海一季度末手机支付商户改造率达78.28%

    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今日表示,2018年以来,人民银行上海总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契机,切实践行“支付为民”的工作理念,推动支付机构回归支付业务本源,以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为抓手,推动上海市支付服务普惠化,让支付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市民,取得了明显成效。

  • 银行闪付提高限额 线下支付市场格局仍难打破

    提及移动支付,人们最先想到的或是微信、支付宝扫码,手机厂商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的各种Pay“出场”频次并不高。这一维持了数年的格局近期有了变化,二维码静态扫码4月起被限额500元,与之相反的是,银联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于6月1日起上调至1000元,多银行也陆续在近日实施提额。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闪付的安全系数更高,但前期二维码扫码已经培养了用户较强的黏性,线下支付市场格局短期恐怕很难改写。

  • 今起银联小额免密支付单笔限额上调至1000元 可随时关闭

    今后用银联卡消费,1000元以内无需密码和签名,只要用卡“嘀”一下就完成支付。6月1日起,银联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的单笔限额由300元上调至1000元。

  • 香港支付方式悄然扩展 市场独特“大饼”难啃

    “一机在手,走遍城乡。”习惯于手机支付的内地居民,来到香港可能会瞬间陷入尴尬:此间手机支付尚未普及,如果不带现金或信用卡,可能吃不上饭,购不成物,打不了车。香港支付工具相对落后,遭到一些内地客吐槽。

  • 银联小额免密免签支付 “默认”开通遭质疑

    近期,部分银行把银行卡小额免密免签支付业务的单笔限额上调至1000元,上调理由是原有的单笔300元限额已经无法满足持卡人的支付需求。然而对于不少人来说,却全然不知自己的银行卡已经被开通了小额免密免签支付功能。

  • 巨头争抢停车场无感支付 停车场资源抢夺成关键

    在市场、政策等多方合力下,智慧停车正加速渗透传统停车领域。记者昨日采访发现,目前,无感支付作为更为便捷、高效的一种支付方式,备受停车场管理方、车主及支付机构等青睐,并引发行业巨头抢滩。

  • 银行“闪付”提高限额,线下支付格局仍难改写

    提及移动支付,人们最先想到的或是微信、支付宝扫码,手机厂商基于NFC(近场通信)技术的各种Pay“出场”频次并不高。这一维持了数年的格局近期有了变化,二维码静态扫码4月起被限额500元,与之相反的是,银联小额免密免签单笔限额将于6月1日起上调至1000元,多银行也陆续在近日实施提额。不过业内人士认为,虽然闪付的安全系数更高,但前期二维码扫码已经培养了用户较强的粘性,线下支付市场格局短期恐怕很难改写。

  • 中国的移动支付为什么比美国普及?

    中国金融科技有几块发展的非常快。一是移动支付或者叫第三方支付,可以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普及程度最高的。还有一类就是实体企业,尤其是利用产业链的上下游,我们叫供应链或者分销链,供应链金融,利用它们在上下游当中的核心地位和资源及场景,开始做金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