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码时代,二维码无处不在。街头巷尾,无论是在便民餐车吃早点、商场超市购物买菜、还是打车骑车,随时随地“扫一扫”,早已成为我们的家常便饭。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移动端支付功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第三方支付机构因网络运行的高效、便捷、隐秘等特征,在短时间内飞速发展,并对传统金融机构电子支付业务带来了极大的冲击。然而,其中存在的安全风险更加不容忽视,特别是“未经授权的支付风险”,是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所面临的最重要的安全法律问题。
?近年来,我国积极推动供给侧改革以调整国内经济结构,同时大力开展对外经济交流。“一带一路”是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的又一象征,也是中国经济全面走向国际化之路的重要推动力。
WannaCry、暗云Ⅲ、Petya、Bad Rabbit…..频繁来袭的大型病毒攻击让刚刚过去的2017年显得充满危机,但事实上如果审视全年整体病毒态势的话,答案可能相反。根据近日出炉的《腾讯安全2017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下简称《报告》)显示,伴随着网安法的颁布,网络安全建设的成效凸显。
2017年夏,来自“一带一路”的20国青年评选出中国的“新四大发明”——高铁、网购、电子支付、共享单车。其实严格说来,除了共享单车,其它3个都并非中国人的“发明”,但是为什么这些并非中国“土生土长”的新兴产业,却能在中国开花结果,后来居上?要回答这个问题,电子支付的发展比较有代表性。
出门吃饭或者在街边买个煎饼果子,也能用手机扫二维码支付,甚至“刷脸”买单;海外“买买买”也可以用手机支付……刚刚过去的2017年,移动支付进入集中爆发期,仅在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交易规模约达29.5万亿元。这一年,中国二维码支付有望突破9000亿元市场规模。
日前,有消息称中国人民银行营业管理部发布《关于开展为非法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支付服务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辖内各法人支付机构自文件发布之日起在本单位及分支机构开展自查整改工作,严禁为虚拟货币交易提供服务,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于虚拟货币交易。
凤凰网WEMONEY讯 1月17日,中国银联在官网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下称“《报告》”)。
近日,央行官网公布了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续展结果,其中21家机构顺利续期,又有四家支付机构未获续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