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支付体系是我国的核心金融基础设施,是金融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基础,为服务民生、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支付产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为我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重要贡献。2017年,我国支付行业进入一个重要的发展之年。规范治理、对外开放、创新发展成为三条清晰的主线,推动支付业务回归服务本源,推动支付市场回归合规之路,推动支付产业回归创新之基。
未来一段时期内,微信支付、支付宝仍将凭借着在入口、场景应用、客户习惯、体验等方面的巨大优势,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占有率。同时,新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生物识别应用逐步走向成熟,将提供更加丰富的移动支付种类;账户/卡介质变化和提升(如手机、智能手环等)以及数字货币的推出,则进一步加速无现金交易的迅速发展。
GPI(GLOBAL PAYMENT INNOVATION)是由SWIFT组织牵头发起的全球支付创新项目,该项目通过引入云储存、区块链等先进技术,对传统的支付结算模式进行重大变革,目前已被全球国际化大银行普遍采用,在中国的推进速度也很快。目前,全球共有120家银行加入GPI,支付金额占全球支付总量的75%。
导读:网联平台的建立不仅是对新支付链条清算环节基础设施的补全,更是解决行业既有问题,推动市场长远健康发展的关键布局。
网上支付、手机移动支付等支付方式的发展,资金支付完全突破了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均可进行。传统银行结算账户的弊端越来越明显,风险防范亟需提升。从支付方式演变及内在矛盾运动出发,阐述了传统模式下银行账户的现状及国外账户管理的经验,进一步论述了银行账户管理的应对措施及改进建议,防范风险,保证良好的金融秩序。
随着移动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面对第三方支付公司带来的竞争压力,商业银行应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深化自身能力建设,建立适应新业态的金融产品服务。此外,银行业要协同发展,一是建设互联互通的行业标准和平台,形成具备整体优势的金融服务体系;二是要融合上下游产业,将渠道和服务前移,拓展客户接触点;三是通过与企事业单位优势互补,共创商业模式,共建服务流程,加快支付产品、商业模式以及应用场景的创新,形成移动支付生态圈,从而更好地推动自身支付业务的转型发展。
公元1000年前后,宋朝16家富商共同印制发行了代替铁钱的纸币“交子”,由此诞生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时至今日,世界已经是移动支付的世界,而中国的移动支付也再次引领全球支付业态。
据相关消息报道,1月20日起,上海地铁全网将试行刷码进站,这是继上海磁悬浮线支持扫码之后,上海地铁移动支付的又一次布局。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昕)拿起手机对着二维码“扫一扫”便可完成支付,如今,这样的交易方式成了不少人的生活主旋律,只是,遍布大街小巷的扫码支付,也因准入门槛太低、安全隐患滋生而受到了监管部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