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

  • Ⅱ、Ⅲ类户替代Ⅰ类户用于网络(移动)支付

    南方日报讯 (记者/张昕)近日,央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下称“《通知》”),在开立账户、身份认证、账户使用等方面作了优化改进,扩大了II、III类账户的应用范围,推动Ⅱ、Ⅲ类户成为个人办理网上支付、移动支付等小额消费缴费业务的主要渠道。

  • 商银信支付登上支付机构“老赖”黑名单 上海申鑫已履行完毕被移出

    继去年11月,中国支付网报道了“6家持牌机构被法院列入失信‘老赖’名单后”,引起了广大读者的热议和讨论。近日,中国支付网再次查询和整理了名单后发现,时隔近三个月,仍有4家支付机构上榜全国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 预付卡红利渐失 支付公司接连“弃牌”

    在第三方支付严监管的背景下,预付卡等细分业务红利正在退去。1月22日晚间,湖北蓝天星支付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星支付”)在官网发布公告,决定退出湖北省预付卡市场。目前,已有3家拥有预付卡业务的支付公司主动“弃牌”退出。在分析人士看来,伴随着严监管,预付卡市场红利已经退去,预付卡业务牌照并不具备炒作或升值的空间。

  • “轻现金社会”更需安全支付

    中国已是全球最大的移动支付市场,如今,人们去市场买菜、坐公交地铁都能扫码支付了。随之而来的是,作为网络交易结算支付手段的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快速发展。然而,《经济参考报》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因使用便捷、作案隐蔽等特点,一些第三方支付平台就像一个庞大的“资金池”,已成为电信诈骗团伙套取、漂白非法资金的“绿色通道”,其监管上存在的漏洞给警方及时冻结被骗资金和侦破案件造成障碍。

  • 台湾公布商圈调查 移动支付三个平台Apple pay排第一

    去年Apple Pay正式登台,两天绑定41.5万张信用卡,炒热移动支付的议题,加上无人机台近年来如雨后春笋在全台设立,带动移动支付商机,逢甲大学统计学系16日公布逢甲商圈调查报告,显示移动支付前三个平台为Apple pay、line pay,及支付宝,在可复选情况下,分别占50.5%、29.9%及28.9%。

  • 财付通用户渗透率超八成 微信信用卡还款发展迅速

    近日,市场研究机构Ipsos(益普索)发布了《2017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第三方支付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已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据Ipsos推算,在人们的日常开销中,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占比已达32%,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年交易规模达86.52万亿元,年交易笔数逾7750亿笔,短短几年间移动支付已经一跃成为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的第一大工具。

  • 微信公开课:微信境外支付现支持25个国家、地区

    作为移动支付的推崇者,微信支付除了深耕国内市场之外,也一直在加速布局境外市场。2017年微信支付在日本、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以及香港等地区不断推广。目前,微信支付接入国家/地区已经增加至25个。

  • 手机支付普及 中国零售店迎来无人化大潮

    中国的零售店正在迎来无人化的浪潮。随着手机支付的普及,没有店员的便利店相继开业。在期待零售店卷土重来的同时,无人便利店在实际推广中仍面临不少挑战。

  • 微信公开课上关于支付的重点:小程序和海外

    2018年1月15日是一年一度的微信公开课PRO,张小龙对小程序的新一轮解读再次成为了焦点话题,关于这场见面会,或许你已经听了足够多的解析,作为这场盛会的亲历者,从支付这一角度分享下所见所闻。

  • 就像现金收到假钱 移动支付也会遭遇这样的“信任危机”

    移动支付、无现金的生活方式加速普及,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大街小巷,卖炒板栗的、卖煎饼的、卖水果的……在售卖各式各样东西的商摊前,几乎都能找到移动支付的二维码。可记者采访发现,不少顺应潮流、开通移动支付的商家,却在遭遇一次次“假付款”“零付款”后,对其产生了“信任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