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16日宣布,从1月20日起将全线试行刷码过闸。乘客下载安装上海地铁官方App“Metro大都会”并绑定支付宝账户后,即可直接刷二维码乘车。至此,蚂蚁金服已在杭州、西安、上海三地全城支持扫码乘车服务。另一方面,记者拿到的最新数据显示,微信支付也已在23个城市上线“乘车码”。作为小额高频支付的关键场景,城市公交出行正成为“二马”线下争夺新战场。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新应用层出不穷,为社会大众带来高效、便捷金融服务体验的同时,也对信息保护和支付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银行卡检测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支付安全技术的研究和检测工作,在支付安全风险防控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下面,对典型支付安全风险与防控做简要解读。
日前,市场研究机构Ipsos(益普索)发布了《2017年第三方移动支付用户研究报告》,《报告》指出,第三方支付业务在中国的发展已远超世界其他国家,据Ipsos推算,在人们的日常开销中,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占比已达32%,第三方移动支付的年交易规模达86.52万亿元,年交易笔数逾7750亿笔,短短几年间移动支付已经一跃成为居民日常消费支付的第一大工具。
蚂蚁金服并购速汇金的计划夭折。1月3日,北京商报记者从蚂蚁金服处获悉,美国当地时间1月2日,蚂蚁金服和速汇金宣布,因计划的收购交易无法获得美国外国投资委员会(CFIUS)批准,双方已同意终止修订后的收购协议。这已是国内支付巨头再次出海并购遇挫。
2017被称为支付行业的强监管年,从年初至年末,央行自上而下,对清算机构、金融机构、支付机构以及收单外包机构的监管都进一步收紧;尤其针对收单外包,今年多份红头文件剑指无证经营支付业务,聚合支付服务商、收单外包机构统统被纳入强监管范围内。本期移动支付网主要盘点对行业影响较为深远的十大监管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