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我和林意(馨金融小编)一个去了日本旅行,一个回了老家探亲。回来一聊发现,大家印象最深的,既不是岛国的风光,也不是东北的萧条,而是愈发白热化的移动支付大战。
随着移动支付的蓬勃发展,便利、普惠的金融服务成为民众感知幸福的新来源。据高盛相关报告估算,2016年中国至少40%的零售交易通过第三方支付完成,且75%的交易额通过手机完成。交易规模位居全球之首的中国移动支付重塑着民众的消费习惯,更被世界点赞。央视曾在国家形象报告里公布,中国“由移动支付和共享经济引领的经济生活新模式”成为海外民众认可的加分项。
凤凰网财经讯 据日经中文网报道,围绕智能手机支付的竞争愈演愈烈。索尼正在向中国和韩国的智能手机厂商推广无线通信技术“Felica”, 访日游客最早可于2019年使用。以亚洲为重心,用户很多的二维码型支付也开始普及,在现金主义根深蒂固的日本或将拓展市场。
央行官网近日公布了第五批非银行支付机构《支付业务许可证》的续展结果,其中21家机构顺利续期,又有四家支付机构未获续展。至此经过五批支付牌照续展后,央行总共已注销28张支付牌照,支付牌照剩余243张。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改进个人银行账户分类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018〕16号),扩大了II、III类账户的应用范围。
中国证券网讯(记者 魏倩)17日,中国银联发布《2017移动互联网支付安全调查报告》显示:5成以上的消费者通过手机支付完成线下购买实物、信用卡还款、外卖、打车及充值缴费等日常支付。其中,打车、叫外卖是90后、80后常用场景。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对非银行支付机构发起涉及银行账户的支付业务需求进行调研,其中重点内容包括网联对市场业务的支持情况,引起业界关注,大家也很关心网联的相关工作进展。移动支付网从相关渠道了解到,目前网联工作处在有序推进中,此次调研也属正常工作推进步骤。
日前,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关于优化企业开户服务的指导意见》(银发〔2017〕288号 ),对新设企业开立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服务提出意见。在优化银行开户流程方面,央行除了鼓励银行推广电子渠道预约开户、整合开户和各类基本结算服务申请和协议提高企业开户效率外,同时鼓励银行积极运用技术手段提升账户审核水平。包括鼓励银行将人脸识别、光学字符识别(OCR)、二维码等技术手段嵌入开户业务流程,作为读取、收集以及核验客户身份信息和开户业务处理的辅助手段。
到商场购物,一张银联卡尽可搞定;乘地铁公交,用支付宝扫码就成……中国人熟悉的“刷卡扫码”支付方式,正快速推广到俄罗斯越来越多的城市和商业服务系统。
公共交通支付具备4大明显特征,小额、高频、用户多且黏性高。在线下消费场景基本被移动支付覆盖后,各大支付巨头开始纵深垂直场景,而公共交通被视为移动支付的最后一片蓝海,巨头们自然不会轻易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