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手机点击几下,几秒钟就能到账,还能分期付款。以前是找不到借钱的途径,现在是衡量各种成本选择向谁借。”家住高新区、刚刚毕业的“90后”小伙子刘正阳感叹道。他刚刚在淘宝上通过支付宝“花呗”购买了一款价值3000多元的限量版耳机,而他一个月的实习工资只有1200元。
消费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而在消费金融领域,传统银行、电商巨头、第三方支付机构早已纷纷布局。央行公开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我国境内住户短期消费贷款余额已高达49312.86亿元,同比增长20.3%,较2010年余额增长了4倍多。如此庞大的消费金融蓝海俨然成为多方角逐的战场,而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则在其中扮演着最重要的角色。
消费金融成为中小银行争夺的新战场。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占比近八成,从经营状况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已步入盈利期。不过,随着规模扩张,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获客和风控问题显现。
消费金融成为中小银行争夺的新战场。在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中,银行系占比近八成,从经营状况看,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已步入盈利期。不过,随着规模扩张,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获客和风控问题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