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能是你经历过的一天:打开手机,收到提示“有工资进账”,想起上个月计划买的一份理财产品,你打开手机上的口袋银行,像电商平台购物一样,轻松完成了操作。晚上9点,你加完班回家,路过某银行的智能网点,你想开户,坐在舒服的沙发上,拿着iPad,1分钟完成了开户预约……
“金融科技”竞争优势及战略定位的最新变化:1、流量为王、场景为王、渠道为王、数据为王。构建线下能力是对抗银行的资金成本优势和互联网巨头流量优势的有效途径。2、必须直接面对客户,为客户提供解决方案。深耕细分领域,积累线下资源,掌握核心数据。线下市场分散,2B业务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难以出现线上市场的高集中度,但每个垂直领域的市场空间仍然非常可观。
作为服务小微企业、“三农”等长尾客户的小微金融,正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为小微经济实体提供着稳、准、快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以技术赋能的手段为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发展活力,助于弥补我国普惠金融体系的短板。
绿色金融作为一个新兴领域,其核心是解决绿色产业的资金可获得性问题。同样新兴的金融科技,在降低获客成本、降低交易成本方面发挥的作用已经不容小觑。那么,金融科技是否有可能成为推动绿色金融发展的一股力量?二者结合前景如何?着力点何在?又存在哪些痛点?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 一场轰轰烈烈的去资产化服务正在互联网行业展开来,这可以被视为中国“脱虚向实”进程在垂直行业的一个投影。
在智能化爆发的今天,银行业从单纯的满足客户的金融需求逐步迈向金融+智能科技领域,其思维模式和技术引领的道路在传统金融之外开辟了众多的细分市场。继2017年之后,银行业着力发展金融科技,调整自己内部的组织架构,成立相关科技部门,从无人银行,无感支付到金融科技公司,下面让我们一起看看近期各大银行都有什么“新动作”。
2017年以来,金融科技企业越发受到资本青睐。2018年第一季度,创投市场依旧波澜四起,在严监管的大背景下,风口上的“猪”与半路杀出的“黑马”们依然交出了不俗的融资成绩单。
日前,乐信宣布未来三年投入10亿元,为金融机构打造超级“网上营业厅”。此前不久京东金融表示将转向科技型产品服务,从自营金融转成为金融机构服务商。可以说,传统金融机构与金融科技公司,无论是哪种合作方式,其广度和深度都迈入新阶段。而在消费金融领域,二者的合作也将构筑起新的消费金融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