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金融科技不仅加快了金融创新的进化和迭代速度,更是颠覆性地冲击了现有金融体系,促进构成金融生态的金融服务提供者、需求者、金融市场基础设施以及金融监管等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科技驱动金融创新的特质决定了科技安全风险与传统金融风险会出现叠加效应,因此,金融监管是受冲击最大的领域。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按:招商银行原行长马蔚华曾表示,当下趋势是“银行热恋科技公司,而科技公司拥抱金融机构”,但对于银行们和金融科技公司之间的关系,有来自大洋彼岸的业内人士认为他们尚未达到真正的“合作伙伴”的水平——出于监管要求等多方面因素,金融科技公司在和银行开展合作时并不那么容易打开局面。本文编译整理自Medium文章《Can Banks and FinTechs Really Be Partners?》,原文作者Pari Bose采访了一位资深银行业从业者Alex Jimenez,从银行对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出发,讨论二者之间究竟应该如何实现“深情相拥”。
上市券商2017年年报披露业已进入高峰期。截至4月8日,已有17家券商发布2017年年报,其中包括广发证券、国泰君安、兴业证券、方正证券等大中型券商。经济日报记者采访的多家券商业内人士表示,虽然传统经纪业务业绩下滑明显,但金融科技助力券商业绩上扬成了券商年报的一大亮点。
经过数年的发酵,区块链技术集中涌现多个落地应用。相比商业银行在供应链金融、清算、跨境支付等方面上的研发应用;蚂蚁金服、腾讯、京东金融等互金巨头结合各自金融生态特色和流量优势,开发企业安全服务、物流、溯源等场景方面的应用。
近年来,中国金融科技企业出海东南亚已成为一种行业趋势。不仅有蚂蚁金服、腾讯、百度、京东金融巨头角力,截至目前,包括陆金所、宜信、品钛、凡普金科、掌众金服、网信等企业等互联网金融企业也纷纷出海加入这场“瓜分战”。从业务模式上看,玩家“姿势”各有看头。
“近些年来传统银行一直备受金融科技公司的折磨,现在我们可以说,老银行也要颠覆它们了”,不久前建设银行“掌门人”田国立曾在2017年度业绩发布会上笑谈道。而如今,老银行的正面反击如约而至。
香港数码港主席林家礼认为,尽管香港在金融科技方面是个“后起之秀”,但是发展却非常迅速,尤其是数码港的多方面资源对接能够为一些在外部发展受限的创新企业提供“创新沙盒”。
4月18日,建设银行宣布已成立建信金融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下称\"建信金融科技\"),注册资本16亿元。作为国有大行中首家全资金融科技子公司,这一动向预示着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高度重视,也开启了与互联网公司的正面交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