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

  • 央行整治拒收现金禁炒“无现金”概念

    想买个菜,商家只接受APP扫码?旅游带着现金却花不了?监管部门7月13日明确对拒收现金行为开展相关整治。央行出台整治拒收现金公告,称将进一步规范社会经济主体对支付方式的选择和应用。

  • 第三方支付严监管下面临收入重造

    第三方支付机构强监管仍在延续,第三方支付市场也将迎来全新的局面。据《证券时报》报道,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全部集中交存有关事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规定自2018年7月9日起,按月逐步提高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集中交存比例,到2019年1月14日实现100%集中交存。跨境人民币备付金账户、基金销售结算专用账户、外汇备付金账户余额暂不计入交存基数。

  • 移动支付藏利益较量,周末微信不能即付即到,商家热衷同步到账的支付宝

    当一部手机能够支持消费者完成几乎所有的日常交易支付,消费者就会深信不疑,“无现金”社会真的来了。然而近日,央行的一则《公告》,给“无现金”或拒收现金降了温。

  • 第三方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规模一年大涨近6倍

    自2017年6月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即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已有一年时间,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支付机构交存备付金规模达5008.36亿元,比2017年6月初次公布的840.77亿元翻涨了近6倍。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央行要求,交存比例本月起还会逐步提高至100%,因此交存规模还有上升空间,预计今年末就会突破万亿元。

  • 软银在抢占移动支付市场

    彭博社日前的消息显示,有知情人士透露,软银集团将和印度创业公司Paytm合作,于2018年底在日本启动移动数字支付业务。具体计划将于数日内公布。

  • 支付机构备付金交存规模一年涨近6倍

    自2017年6月央行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新增“非金融机构存款”项目(即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款)已有一年时间,据央行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末,支付机构交存备付金规模达5008.36亿元,比2017年6月初次公布的840.77亿元翻涨了近6倍。业内人士表示,根据央行要求,交存比例本月起还会逐步提高至100%,因此交存规模还有上升空间,预计今年末就会突破万亿元。

  • 英国ATM的“七月寒冬”:是谁在拉低现金交易的存在感?

    《中国支付清算行业运行报告》指出,2017年中国的银行卡交易总量增速放缓,银行卡渗透率持续上升。一方面存取现业务下滑明显(存现业务同比增速为-11.99%),另一方面消费业务增长强劲(同比增速为21.54%)。与此同时,ATM在中国农村迎来了春天:农村地区ATM净增3.42万台,占全国所有新增ATM终端的93.96%,农民除了柜台办理跨行取款以外有了更多交易选择。

  • 无证支付机构频现非法套现

    随着金融创新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完善,移动支付消费已成为潮流。然而公众在享受便利的同时,也给不法分子带来可乘之机。日前,厦门市集美区检察院以涉嫌非法经营罪,依法批准逮捕“云付教父”周师荣等11名犯罪嫌疑人,检方还介绍截至案发,仅通过民生银行厦门分行提供的业务通道,非法经营数额达179亿元。

  • 支付机构收入模式被迫重造 中小公司夹缝中求生存

    “6·30断直连”过后将近一个月,支付市场似乎有些“沉默”。

  • 腾讯研究院杜晓宇谈第三方支付海外探路

    杜晓宇认为,我国支付机构“出海”要先明确自身定位,充分了解当地监管要求,尽可能做到本土化,并需要积极维护国家形象和支付行业的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