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可能会是过去十年里最差的一年,但却是未来十年里最好的一年。”这一句话或许是“悲观的人”对未来十年“最乐观”的预测,但在资本寒冬、经济下行、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大环境下,金融科技企业要求生存,就要对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作出准确判断。2019年金融科技的大方向有哪些呢?
作为当前炙手可热的资产,一般而言,消费金融资产可分为信用卡资产、消费分期类资产、现金贷类资产、汽车金融类资产,这几类资产各有何特点?金融机构筛选消费金融资产时又有哪些筛选要点?本文将试作探析。
2005年,网宿科技在时代浪潮中捕捉先机,经过多年发展,一举成为国内行业巨头。但随着BAT三大巨头的强势介入,如今的发展已经大不如前——2017年,网宿科技全年净利8.30亿元,同比下降33.59%。
当前,我国支付行业发展进入了新时期:逐步从在发展中规范转变为在规范中发展,从量的快速扩张转变为质的提升,从注重速度、份额等硬指标转变为注重安全、效率和服务等软指标。支付本身具有很强的科技基因,是金融科技应用的重要领域。金融科技创新给转型升级过程中的支付清算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新技术和支付业务的交叉渗透,也增加了支付业务的风险和不确定性,给监管带来了新的挑战。
当前,我国正进行新一轮消费升级,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在多个层面发力,持续深耕消费金融领域,但同时也遇到不少难点。专家认为,银行需借力金融科技,才能进一步提升消费金融服务质效。
对互联网金融行业来说,2018年是不平静的一年,年初大热的区块链已渐渐陷入沉寂,比特币价格崩盘;网贷备案延期,年中大量平台暴雷波及众多投资者;为在寒冬中生存,头部互金企业低估值上市,无奈资本市场依然用脚投票,不少公司股价已破发。
坚决打好防范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防控金融风险。5日参加由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和北京市房山区组织召开的“2018北京金融安全论坛”的嘉宾认为,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要发挥好地方金融监管主体责任,加大重要领域风险整治力度,多举措稳妥发展金融科技,做好金融安全和风险防范工作,推动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金融科技风口袭来至今已两年有余,中国金融科技市场在监管和创新中,稳步向前发展,在全球市场上初露锋芒,在毕马威发布的2018金融科技公司100强榜单中前五名中国占三席(蚂蚁金服、京东金融和度小满金融);在国内市场,也逐渐形成以BATJ为风向标的行业新格局。
2018年,金融科技依旧热潮涌动。以人工智能、区块链为代表的科学技术更加深入地渗透到金融行业。伴随科学技术的迭代升级,金融风险防控手段也需与时俱进。当下,采用AI、机器深度学习等技术手段来提升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水平,已成为金融科技竞技各方企业争相布局的着力点。
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程中,BATJ(百度、阿里、腾讯、京东)四大巨头从未掩饰其金融野心。从互联网金融到金融科技,BATJ不断攻城略地,抢占金融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