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2018年,互联网巨头和金融机构之间的角力点不断发生变化。一方面,阿里、京东、百度等互联网巨头纷纷撕掉金融标签,并对外宣称定位科技公司,为金融机构服务;另一方面,越来越多的金融机构成立金融科技子公司,对外输出技术,积极转型。而除这两方以外,各方巨头也逐渐开始正视金融科技这块市场的挖掘,可以预见19年金融科技仍是业内争夺的主场之一。
让金融科技公司回归科技,让传统金融机构优化服务,彼此优势互补,假以时日,金融科技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部分,在增添社会福祉的同时,有望成为除电商之外,我国最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技术和科技之一。
进入2018年,货币基金收益走低肉眼可见,不少人开始谋求一种收益更高,但不失灵活的方式。尽管不是理财产品,但智能存款一定程度符合这部份人想象。随着微众银行“智能存款+”的停售,智能存款再次走进我们视野。
目前,大数据风控在金融科技领域已逐渐普及,第三方风控公司、征信机构、互联网公司、互联网金融机构等纷纷推出大数据风控平台,在控制自身风险的同时,也在不断向外部输出相关技术服务。
以区块链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全球范围内方兴未艾。麦肯锡在其研报中称“区块链是继蒸汽机、电力、信息和互联网科技之后,目前最有潜力触发第五轮颠覆性革命的核心技术。”
金融科技在整个发展中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科技是一个辅助手段。第二阶段,科技和金融进行更大程度的融合和渗透,科技对金融而言不仅仅是一个辅助工具,科技会渗透到金融的各个层面中去,比如现在的银行业,科技发挥的不仅仅是记账、算数的功能,甚至在获取客户、风险管理、对公交易等各个领域,都跟金融业务有大面积的相适应渗透。在金融科技3.0阶段,可能是深度融合的阶段。当前金融科技已经进入到了第二阶段,从辅助已经走到了大面积的渗透和融合阶段。未来可能进入到全面融合和渗透阶段。
一年来,银行对金融科技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除了建设智慧网点,赋能普惠金融,不少银行已将此提升到战略引领层面,着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金融与科技深度融合发展格局
在A股市场持续调整之下,目前国内券商尤其是经纪业务条线可谓“凛冬持续”。可喜的是,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不少券商已启动变革,加快推进经纪业务向财富管理转型,意在“冬天”里点燃一把业务发展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