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一笔近5.5亿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后来因各种原因谈‘崩’了。公司的大股东还是打算将牌照出售,也在不断接洽一些潜在收购者,但是如今的价格连谈到4个亿都难。”作为一名老资金掮客,张怡(化名)见证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的潮涨潮落,她坦言,“不像资金拆借,利率总有高高低低。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走低后很难再现回升。”
近期,《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央行放开支付牌照申请,“双寡头”格局已定的支付市场里,此前被爆炒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有所回落,中小支付机构在“巨头”的阴影下也只能在细分领域寻找机会。
近日,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较去年高峰时腰斩的传闻受到市场的关注。证券时报记者调查发现,支付牌照(不同性质的裸牌和含备付金的牌照)叫卖价格确实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总体仍处于有价无市的尴尬局面。
“年初一笔近5.5亿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后来因各种原因谈‘崩’了。公司的大股东还是打算将牌照出售,也在不断接洽一些潜在收购者,但是如今的价格连谈到4个亿都难。”作为一名老资金掮客,张怡(化名)见证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的潮涨潮落,她坦言,“不像资金拆借,利率总有高高低低。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走低后很难再现回升。”
“年初一笔近5.5亿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后来因各种原因谈‘崩’了。公司的大股东还是打算将牌照出售,也在不断接洽一些潜在收购者,但是如今的价格连谈到4个亿都难。”作为一名老资金掮客,张怡(化名)见证了第三方支付牌照交易的潮涨潮落,她坦言,“不像资金拆借,利率总有高高低低。第三方支付牌照价格走低后很难再现回升。”
根据Analysys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2018年第2季度》数据显示,2018年第二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393078.3亿元人民币,环比降低2.62%。
无现金化正在成为世界的潮流,而中国则是这一潮流当之无愧的引领者,在国内已经相当普遍的移动支付技术,从满足中国游客的海外支付起步,开始进入其他国家和地区,为当地人带去便捷、高效、安全的支付新方式,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本地钱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