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技术和相关产业的发展,移动支付的方式越来越多,其中以支付宝支付和微信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为大众所熟知。如今,中国大陆地区消费者使用智能手机购物占比超7成。目前,第三方支付已不满足于仅在国内市场耕耘,境外接受支付宝、微信支付的商场也越来越多。
2017年11月4日,由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结算司指导,中国社科院支付清算研究中心、中国支付清算协会、CFT50等机构联合主办中国支付科技研讨会在北京举行。
“提现已经开始收费了,还信用卡又要开始收费,看来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做微商两年多的郭怡然在微信朋友圈发出了这条内容。当得知“从今年12月起微信信用卡还款也将收费”的消息时,郭怡然表示“这是迟早的事”。
“双11”已开始读秒,作为第三方支付清算直联模式的终结者,今年横空出世的网联备受业内关注,市场聚焦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网联能否扛得住消费盛宴中的支付峰值。多位业内人士此前就表示,从最近一次测试结果看,网联数据处理扛过“双11”没问题,在日前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也还有业内人士尚持观望态度,因为这毕竟是网联首次面对的一场硬仗。
“一码在手,扫啥都有”,作为二维码支付的“后来者”,银联瞄准商户怕麻烦、不愿意铺设多个二维码的心理,携手银行推动二维码聚合支付——商户只需要一个二维码就可以使用集成的所有支付通道。
即使身处在二维码支付大行其道的今天,智能POS依然凭借着其安全性受到众多商户的青睐。但近日一起智能POS被破解的事件引发市场对其安全性的质疑,同时也引发了对智能POS未来前景的探讨。目前,业内对于智能POS的未来出现了较大分歧,一方认为二维码支付迅速发展,挤压了智能POS的生存空间,另一种观点则指出,终端的智能化可提供全方位的数据收集,因此仍有翻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