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免费”这一政策,以支付宝和微信为代表的移动支付让线下的银行巨头们很头疼。易观发布的《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的数据显示,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8.8万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47%。其中,支付宝和微信支付二者的市场份额超过了93%。
中国日报网12月6日电 中国人民银行5日公布了2017年第三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数据显示,全国支付体系运行平稳,社会资金交易规模不断扩大,支付业务量保持稳步增长。
银联国际10月23日宣布,与阿联酋最大私有银行马士礼格银行(Mashreq Bank)签署合作协议,未来半年内,马士礼格银行将开通所有400多家网上商户受理银联卡,涵盖酒店预订、在线免税店等多种商户类型。今年初,马士礼格银行已率先开通银联手机闪付服务,目前阿联酋已有2.3万家商户支持该服务。
大数据营销已经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在人们的理解中,只有大品牌、大企业才会运用这一手段,实际上,大数据营销已渗透到我们身边的小店铺。
晨报记者谢克伟报道 国家统计局上海调查总队昨天公布的《本市居民消费调查报告系列之二》显示,上海居民消费观念逐渐发生变化,消费结构升级的趋势越来越明显,速度越来越快。
雷锋网AI金融评论报道,12月11日,中国银联携手商业银行、支付机构各方,共同发布银行业统一APP“云闪付”,其定位为各方联手打造的全新移动端统一入口,汇聚了各家机构的移动支付功能和权益优惠。
支付巨头对支付场景的争夺从未停止。今年,交通场景、住房租赁场景以及出海场景成为支付巨头争夺的新战场。在出行领域,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都将公共交通视为下一个高频高黏度的场景,双方都以“乘车码”为载体攻城略地;在住房租赁市场,支付宝和银联开始展开角逐;在海外市场,支付宝和微信支付布局已久,并在今年加大力度。
近几年来,电商造节已引发了全民购物狂欢,从6.18到双11,再到双12,电商的狂欢带动了消费者对消费金融的狂热需求。
11月7日,微信发布《关于微信信用卡还款收费规则的说明》:自2017年12月1日起,将对每位用户每个自然月累计还款额超出5000元的部分按0.1%进行收费(最低0.1元),不超过5000元的部分仍然免费。这是继2016年3月份微信对超出1000元的提现额度进行收费后,再次将收费扩展至信用卡还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