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

  • 央行持续整顿第三方支付 2月份中汇支付等5家领罚单

    中国网财经2月26日讯(记者 毕晓娟) 在今年春节前后,央行持续整顿第三方支付机构。中国网财经记者统计发现,2月份有中汇电子支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青岛百森通支付有限公司、拉卡拉支付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山东高速信联支付有限公司、深圳瑞银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东营分公司等5家机构接到了央行罚单。

  • 转账将超过信用卡成我国电商第二大支付手段

    全球领先的支付 服 务 提 供 商Worldpay最新发布的《全球支付报告》报告显示,在日趋复杂的线上支付市场,中国走在世界前列。中国消费者越来越青睐使用电子钱包、信用卡和银行转账等方式完成线上支付。预计到2021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将增长11%至1.55万亿美元,稳居全球电子商务市场之首,银行转账预计将超过信用卡成为中国市场第二大支付手段。

  • 春节期间银联移动支付境外交易笔数增长近两倍

    中新社北京2月26日电 (记者 刘长忠)记者26日从中国银联获悉,得益于银联二维码业务全球布局加速,春节期间,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近150%,交易笔数增长近两倍。

  • 中国移动支付海外“落地生根”仍需关键一步

    2017年可谓中国移动支付集体“出海”年,从东南亚到欧洲的数十个国家都有了中国移动支付的身影。

  • 天津移动支付占比已达86% 移动支付渐渐成势

    春节前后,是一年中交易和消费最为活跃的时节。居民们忙着置办年货,走亲访友,甚至长途奔波和家人团聚。与以前不同的是,近两年,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交易不再使用现金,而是通过支付宝、微信、银联电子钱包等形式消费,不仅现金越来越用不上,银行卡也越来越不需要带在身上。一部手机走天下,正在成为现实。

  • 为啥韩国移动支付发展不起来

    韩媒2月23日发文称,微信支付、支付宝等手机支付方式已经渗透到中国人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国人早已习以为常。但韩国在移动支付领域,却已经落后于潮流。韩国相关企业结成“移动协议体”,推动移动支付发展。但韩国金融当局却不允许。韩媒文章甚至认为“这种行为有吃回扣的嫌疑。”

  • 现金消失?论现金的价值与生命力

    鉴于我国支付基础设施、人口特征、居民消费习惯等方面的实际情况,现金仍然是居民的主要支付方式,现金支付与非现金支付并存的格局将长期存在

  • 境外新增四地受理银联二维码支付

    继港澳地区、新加坡、越南后,尼泊尔、肯尼亚、吉布提和台湾地区的部分商户近日开通受理银联二维码支付,境内持卡人可通过“云闪付”APP在这些目的地的酒店、交通、餐饮、购物等商户扫码支付。目前,银联二维码支付已在亚太、中亚、中东、非洲等地13个市场落地。得益于银联二维码业务全球布局加速,春节期间,银联移动支付产品境外交易额同比增长近150%,交易笔数增长近两倍。

  • 中小支付机构眼中的无卡清算平台

    中小支付机构眼中的无卡清算平台

  • 违规使用客户备付金现象仍未绝迹 又一支付机构受罚

    虽然已有不少机构因违规挪用备付金被罚的先例,甚至有机构因此丢了牌照,但仍有机构将手伸向备付金这个“小金库”。2月23日,央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公布的一份行政处罚显示,青岛百森通支付有限公司因未按规定使用客户备付金,被责令限期整改,并处3万元罚款。作出行政处罚的决定日期是2018年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