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贷业一度流行找“干爹”,投资人也是“背景控”,直至一大批有“干爹”的平台接连“爆雷”,这种“盲信”才渐渐被摒弃。
当前网贷平台(P2P)备案大限将至。 2月8日下午,有消息称,北京首批获得备案资质的平台约为10家左右。首批备案名单中包括宜人贷 、人人贷、有利网、积木盒子、网信普惠、首金网、海金仓等大中型平台。2月9日,北京监管部门一位知情人士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上述信息是谣言。他说,首批备案资质平台名单将在春节后出台。当记者询问具体时间是春节后还是“两会”后时,上述人士表示再看看。
针对“从3月起暂停与无网络小贷资质等商户合作”的媒体消息,2月8日晚,蚂蚁金服方面人士向零壹财经回应称:“芝麻信用近期的确对涉及金融信贷相关业务的商户进行资质排查,对于未具备银行、消费金融公司或全国网络小贷资质的商户,将从2月28日起暂时无法提供服务”。
网贷之家发布的1月月报数据显示,2018年1月网贷行业综合收益率为9.58%,环比小幅上扬0.04%,实现两连涨。业内人士表示,未来随着备案登记工作的完成,一方面优质的合规的资产将更加抢手,但收益低;另一方面,平台追逐盈利的阶段即将到来,收益下降是必然趋势,但是最终也不会降得过低。
监管新规的出台正在深刻影响大众理财这个行业的发展轨迹。波及范围最广的当然是余额宝,从2月1日开始,连余额自动转入功能都被暂停了。其他互联网理财产品有些到年底闹资产荒,比如P2P。假设我们在理财新规下不能买刚兑的产品,货币基金从本质上来说可能影响到银行未来的发展思路,下面几可能是替代品。
在监管要求下,近期,陆金所、宜贷网、红岭创投、团贷网等网贷平台均掀起了去杠杆潮。然而北京商报记者发现,去杠杆过程中也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部分平台债权转让标的激增。分析人士认为,平台的行为虽然可能引起投资人的不满,但也是响应监管要求的举措,投资者自身需要谨慎进行杠杆化投资。
摘要: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1月底,全国共完成72起并购案例,涉及55家平台。虽然成功案例已有不少,但也不乏并购终止的案例,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些并购最终失败的呢?下面本文将从并购现状入手,对已完成的并购案例进行分析,探讨并购失败的原因,并分析并购中存在的风险。
近日,从接近北京监管部门的知情人士处获悉,北京首批获得备案资质的平台约为10家左右。据消息源称,首批备案名单中包括宜人贷 、人人贷、有利网、积木盒子、网信普惠、首金网、海金仓等大中型平台。
2017年P2P网贷行业迎来了“存管潮”,银行存管由原来的高门槛、仅有少数平台对接银行存管到如今呈爆发性增长——有590家平台在2017年上线了银行存管。但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平台上线银行存管系统,其含金量和增信作用也随之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