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零壹数据统计,2018年2月P2P消费信贷规模保守估计在284亿元左右,较上月大幅下降33.0%,远高于网贷整体降幅(12.3%)。2月消费信贷占同期P2P网贷整体交易额(1960亿元)的14.5%,较1月份下降4.5个百分点。由此可以发现,在春节假期叠加监管的双重影响下,消费信贷受到的冲击较大,消费需求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2月26日,P2P巨财网APP一度无法正常登陆,显示服务器异常。巨财网多名投资者向蓝鲸财经透露,其投资的产品自月初起至今一直无法提现,2月5日提现的一笔款项仍显示审核中。
是捷径还是新的陷阱?按照合规备案要求,从3月份开始,各地的整改备案将进入平台提交整改完成报告和最终整改验收阶段,甚至不排除有批量通过整改验收的平台出现。
2018年2月,深圳地区无新增平台,新增问题平台25家,达到历史最大值,截止2月底,深圳累计问题平台470家,在运营平台225家。
在监管明令禁止的情况下,砍头息经过改装之后重出江湖。北京商报记者近日调查发现,不少现金贷以及网贷平台只标明日利率,而将逾期罚金、手续费等信息隐藏在折叠的服务协议中,不透明且高成本的借款条件极易让借款人陷入债务陷阱。专家表示,借款人遇到类似的情况,可以向金融监管部门反映情况,提起行政投诉,也可以根据合同约定的争议解决方式,通过司法或仲裁途径请求确认借款合同中超越法律规定的条款无效。
春节前,北京商报记者曾报道网贷平台壳生意火热。彼时,根据北京商报记者调查,一些中介贩卖的是未开展业务的空壳资源。不过,春节过后,随着网贷备案临近,在运营的网贷平台也开始售卖,并且根据调查,待收10亿元左右的小规模平台成为售卖主体,“底价+备案对赌”的交易模式也成为此类交易的显著特征。在分析人士看来,此类对赌模式实际上是买卖双方对于备案和交易价格博弈的结果。
近日,网贷天眼发现,浙江至少有48家网贷平台悄悄变更了营业执照中的经营范围,新增了“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服务”,其中包括51人品、鑫合汇、十六铺金融、华侨宝等15家大中型平台。根据浙江地区网贷备案规定,网贷机构在申请备案登记前,应当到工商登记部门变更经营范围,明确网络借贷信息中介等内容。网贷天眼认为,这或许预示着浙江地区首批备案平台公布在即。
截止到2018年3月6日,美国现金贷平台CURO上市不到3个月,涨幅近25%。与此同时,国内的网贷平台股价却是跌跌不休,如拍拍贷、信而富等,与上市之初相比股价几近腰斩。
2月22日,注册地位于深圳,注册资本为10亿,中国互金协会持股36%,芝麻信用、腾讯征信、前海征信、鹏元征信、中诚信征信、考拉征信、中智诚征信、华道征信分别持股8%的百行征信正式拿到央行颁发的国内首张个人征信牌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