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要回归本源,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对于地方性中小银行而言,既要回归到服务地方经济的初衷定位,更要回归到优化资源配置的金融本质,以满足实体经济内在需求为动力,通过知识、技术、管理等市场化要素不断激发创新活力,加快转型升级。
所谓砍头息,是一个由来已久的概念,指的是高利贷者或地下钱庄,给借款者放贷时先从本金里面扣除一部分钱,这部分钱就叫做砍头息。
在过去的三年里,Finsight已经在世界各地投资了十几家金融科技公司。对于2018年的金融科技产业走向,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引起大家关注:
图灵奖获得者、中国科学院院士姚期智在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创新大会上表示,对比美国,中国金融科技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道路,当前的主要挑战是风控。
面对这个大数据时代,个人信息需要适度保护,却不宜过度。当然,眼下的问题是保护严重缺失,我很担心市场主体的肆意妄为引发民怨沸腾与监管高压,最终走向过度保护。
本文分析了金融科技创新给支付清算行业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认为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应积极拥抱科技创新,同时要坚持风险底线,保持效率与安全之间的平衡,要推进跨界合作,与非银支付机构实现共赢发展,并对商业银行支付清算业务良性发展提出政策建议。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新的社会主要矛盾的提出,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依据,也是新时代的重要特征。支付结算是重要的金融基础设施,也是服务民生、促进消费的重要渠道。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中国支付清算行业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过去十年,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从增加值占比来看,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从2007年的5.62%快速提高到2017年的7.95%。其中,最高峰值在2015年,这一比重曾高达8.40%,显著高于欧美成熟市场国家。英国和美国这一比重分别为8%和7%左右,日本和欧洲甚至低于5%。同期我国工业增加值占比则快速下滑,从2007年的41.33%不断下滑至2017年的33.85%。2018年,中国金融行业的经营环境正面临五大根本转折性的变化,其中有些变化是周期性的,有些变化是根本性的,但都将深刻影响金融行业的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大提出“创新是第一生产力”,12月8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习主席强调了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加快建设数字中国”。近年来,国家不断从战略层面释放出信号,科技将成为未来社会和经济创新发展的源动力,带动社会从工业时代向数字时代转型。金融作为经济体系的核心,技术的发展与经济行为方式的转变,必然从根本上对金融生产方式产生深刻变革,科技将成为金融创新的第一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