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在深圳举行的“2018中英金融科技论坛”上,来自中英两国的上百位专家、官员和金融科技行业从业者一致认为金融行业的发展和革命性变化,已经进入到科技驱动和引导的新时代,金融科技的发展前景将是“监管科技”。
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爱德华-洛伦兹曾经在论文中有过这样一段表述:一个气象学家提及,如果这个理论被证明正确,一只海鸥振动翅膀足以永远改变天气变化。后来,爱德华-洛伦兹对这个理论进行了更加完备的表述:一只南美亚马逊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蝴蝶偶尔振动几下翅膀,可以在两周以后引起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2017 年,“金融科技”一词被“正名”,一度成为行业中人们津津乐道的热门词汇。而实际上,金融与科技的结合并非最近才发生的事情。但是为什么近年来,人们才对该概念讨论得热火朝天?背后也许蕴藏了现时代的一些重要特征。
对于想要进军欧洲市场的金融科技企业来说,立陶宛很可能是一个被忽视的突破口。那么,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欧洲小国到底有哪些优势呢?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金融科技这个词突然就在国内火了起来。不管是现金贷公司、消费金融公司还是第三方服务商,纷纷将自己叫做“金融科技公司”。似乎贴上了这四个字,融资金额就能翻几番。
2018年是区块链站上互联网风口的一年,各行各业正在加速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具体应用落地场景,期望以技术创新推动产业升级。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群 从上世纪90年代末,时任建设银行行长周小川已洞察到互联网时代即将到来,并创建了中国第一家网络银行部,至今已近二十年。
得益于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和近年来众多优秀金融科技企业的兴起,我国已逐渐成为全球金融科技领域的领跑者之一。据毕马威与H2 Ventures一项排名显示,全球排名前10的金融科技企业中有5家来自中国。
在上海镇坪路,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自助网点门前摆着两辆平板三轮车,车上拉着几捆刚刚拆除的废木条,施工工人正在忙碌地穿梭在堆满杂物的银行网点内。
党的十九大报告要求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201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要求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风险攻坚战。在当前科技与金融深度融合、金融科技迅猛发展的形势下,必须更加重视金融业务风险与技术风险叠加后产生的扩散效应,平衡行业发展与风险监管间的关系,通过建设多层次、全方位监管治理体系,确保金融科技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可监测、可管控、可承受,促进金融科技行业为服务实体经济与普惠金融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