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新经济形势下,消费金融行业发展之路”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与此同时,《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下称,报告)正式发布,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普惠金融服务水平持续提高,成熟的商业模式正在引领行业快速发展。
“未来中国消费金融行业发展前景很好,2019年的关键字是‘变’,消费金融相关政策已经出现了本质性的、方向性的调整。”1月18日,由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CCWE)主办的第四届中国消费金融高层论坛在京举行
中国消费金融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刺激下,结合消费场景的催发,最近几年呈现爆发式增长。数据显示,消费金融规模已由2010年1月的6798亿元攀升至2018年10月份的8.45万亿元,占境内贷款比重由1.7%上升至6.3%。2018年,消费金融的增长速度达到了30%。于是有人高呼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蓝海市场,果真如此吗?
越是凛冬,越是充满希望。上证报记者日前获悉,2018年末,两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获得股东增资,为来年业务拓展储备“粮食”。同一时期,停滞已久的牌照审批突然开闸,让一批一直虎视眈眈的公司对拿下牌照重新燃起希望。
我国消费金融在经历“强监管”阵痛后有望在2019进入新的爆发期。清华大学中国经济思想与实践研究院18日发布的《2018中国消费信贷市场研究》指出,截至2018年10月,我国消费金融规模已达8.45万亿元,而与国际市场相比,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发展空间仍然巨大。多方预测显示,2020年我国消费信贷余额将达到10万亿级的规模。
2018年,对于消费金融行业而言,终究是不平凡的一年,送走了2017年的互联网金融消费借贷的行业过当行为,在金融监管的持续严格监管下,开启了以牌照公司为主,商业银行和消费金融公司、汽车金融公司为主的新的消费金融业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