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和“现金贷”有关的各项治理新规次第出台, 目前网络小额信贷和互联网借贷所热衷的特定市场——个人消费贷款(下称“消费信贷”)成为舆论焦点。难以遏制的扩张冲动、奢侈消费的浮华诱惑、裹挟着大数据的高科技概念、暴力催贷的“嗜血”情节以及监管的强力介入制造了足够张力,赚足了眼球,也足以让我们彻底忽视消费信贷这个细分市场背后的核心议题。
这个小栏目很久没有“冒泡”了,主要是最近看过的不少创业公司和商业模式都还远未到值得一说的程度。今天想来说一说分期租赁,虽说“以租代售”本质上就是消费金融的一个分支,但若套上一个时下热门的概念——共享经济,那就不一样了。
12月14日,记者从一家消费金融公司了解到,近日银监会非银部对各银监局下发《非银部关于转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的函》(以下简称《通知》),要求规范整顿辖内消费金融公司参与“现金贷”业务工作。至此,除了从网络小贷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P2P三方面严控“现金贷”资金来源后,《通知》也将消费金融公司现金贷业务纳入整顿范围中。
近日,在下发规范整顿“现金贷”的通知后,银监部门针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出台了包含四大禁令的指导细则,要求整顿参与“现金贷”业务的消费金融公司。
继从互联网小贷公司、银行业金融机构、P2P网贷三方面切断\"现金贷\"的资金来源后,监管层对消费金融公司参与现金贷业务也开始了整顿。
屋漏偏逢连夜雨,先是《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一纸令下,雷声大噪;后又《小额贷款公司网络小额贷款业务风险专项整治实施方案》重锤落地。一步步把现金贷往悬崖上逼,其中涉及相关业务的消费金融平台和银行的助贷关系,也被一拍而散。
12月13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获悉,继监管层下发《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后,针对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相关监管层也提出了具体细则。
现在世界上有三分之二的人是没有银行账户的,也没有与银行产生联系。可能他们目前不是银行所需要服务的对象,导致这类人很难参与到金融交易。但金融科技可以让这些人在几乎零花费,零代价的情况下进行交易,这种转账交易也可以发生在任何有互联网的地方,这是传统银行业所不能及的。金融科技最大可能的让人、族群、国家与地区更加平等的享受到金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