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金贷整治新规发布以来,监管部门对小贷公司的资金来源采取了更为审慎的管理,目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沪深交易所对于消费贷和现金贷类ABS的审核均已暂缓。
随着一纸紧急叫停互联网小贷牌照发放的监管文件出台,现金贷行业整治大戏也随之拉开序幕,转型求生,对于很多平台而言已迫在眉睫。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有平台直接砍掉贷款业务,仅做贷款技术支持,有平台转型场景金融。不过,在分析人士看来,不管是有场景的汽车金融、贷款技术支持,还是贷款超市,市场空间均有限,现金贷平台的“暴利时代”结束,转型成功的概率也较小。
2017年12月26日,银监会重庆监管局下发加急文件《关于开展个人贷款催收业务风险排查的通知》(渝银监办发〔2017〕182号)(简称“通知”)。
在2017年金融“强监管、去杠杆、治乱象”攻坚战中,互联网金融、金融科技等新型金融业态自然“不能例外”。专家和互金业内人士指出,随着一系列监管措施“靴子落地”,“合规、洗牌”成为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关键词。2018年,P2P网贷机构、现金贷平台等互金机构数量料锐减;另一方面,在金融去杠杆背景之下,互金行业的规模和增速将更趋理性。随着潮水退去,互金行业亟待回归服务普惠、小微的定位,以创新、便捷的产品服务长尾人群,并借助金融科技等手段提升风控水平。
在网络小贷、现金贷系列监管新规中,类似“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这样的表述,并不少见,比如《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整治办函﹝2017﹞141号)明确提到“涉嫌非法经营的,移送相关部门进行查处”。
中新网北京2月14日电 (记者 周锐)随着行业的发展,消费金融行业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但是在发展中也不断积累风险隐患。伴随着监管趋严,行业的洗牌的态势已逐渐显现。
岁末年初,在北京某高校就读大二的小林给自己送了一份礼物——一台最新版的智能手机。不过,这台手机是通过电商的消费分期方式购置。“原来的手机用了好久,不好意思让爸妈给换,恰好2017年圣诞节抽到一张12期免息的券,干脆换了。我正在企业实习,还款压力不算大。”小林说。
随着现金贷业务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平台融资渠道遭全面封堵。根据Wind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2月小贷ABS融资规模环比骤降近九成。在分析人士看来,小贷ABS融资规模骤降主要源于监管的收紧。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趋严,现金贷行业杂乱无章、鱼目混珠的现状,加速了行业的洗牌,“暴利时代”即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