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企业迎严监管?消费金融牌照更香了!

  • 来源:中国消费金融网
  • 发表于: 2022-05-07 16:39:59
  • 责任编辑: lixuezhen

互联网平台想获得消费金融牌照难度升级,牌照数量或有收紧的趋势。

来源 | 消费金融网

 

记者 | 张铭研
 
互联网平台想获得消费金融牌照难度升级,牌照数量或有收紧的趋势。

2022年初,国家九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其中提到:严格规范平台企业投资入股金融机构和地方金融组织,督促平台企业及其控股、参股金融机构严格落实资本金和杠杆率要求。

这意味着互联网系消费金融公司在数量和质量都将受到强监管。消费金融牌照更香了!

虽然,消费金融行业从2010年的首批4家试点公司逐渐扩容至30家,但体量依然比较小,在畅通内循环、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背景下,消费金融行业仍有望继续扩容。

从数据来看,消费金融行业在过去五年中保持着规模高速增长,同时用户数也保持增长。根据《中国消费金融公司发展报告2021》,截至2020年年末,消费金融公司资产规模首次突破5000亿元,达5246.49亿元,同比增长5.18%;贷款余额4927.8亿元,同比增长4.34%;累计服务客户16339.47万人(为各家机构数据加总,并未剔除重复情形),同比增长28.37%。

牌照数量少、市场规模大,是引各类机构争相申请消费金融牌照和入股消费金融机构的的主要原因。仅2021年以来,滴滴、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分别通过入股杭银消金、华融消金、苏宁消金获得消金牌照,牌照竞争日益激烈。
 

01
此消彼长:互联网系vs银行系

目前30家消费金融公司中有27家具有银行系背景,19家具有互联网背景。其中,具有全国性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有5家,具有地方性银行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有16家,第一大股东为银行的消费金融公司为20家左右。

整体来看,不同背景持牌机构力量呈现此消彼长态势,互联网系消费金融牌照申请或将受到限制,但是银行系消费金融牌照力量却在增强。

截至目前,平台企业中已有中国联通、海尔集团、苏宁电器、海尔集团、百度、携程、国美、小米、蚂蚁科技集团、唯品会、新浪以及滴滴等互联网公司已控股或参股消费金融公司。

近期,字节跳动拟布局消费金融牌照。目前字节跳动虽已取得网络小贷牌照,但在电商业务加速发展、网络小贷监管政策收紧的情况下,可能更需要一张消费金融牌照。

另一方面,消费金融牌照成为城商行需求零售突围和地域突围的钥匙。银行若能收购优质的消费金融资产,或者与消费金融业务进行深度融合,其业绩将有望实现新的增长。

比如,2021年底宁波银行拿下华融消费金融70%股权,最终出价高于转让底价50%。2022年3月,南京银行以56%的持股比例成为苏宁消金控股股东,消费金融牌照的市场价值进一步凸显。
 

02
更加合规:头部VS尾部

近几年,监管对消费金融管理越来越规范和严格,持牌经营的消费金融公司也会更加正规。

一方面,监管对城农商行和小贷公司跨区域经营有所限制之后,全国范围内展业的消费金融牌照价值进一步提升。

另一方面,围绕着数据、助贷、征信、产品营销、评级、客群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陆续出台,都促使着行业整体向着合规、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这对于现有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是长期利好。

在具体的政策上,仅2021年,消费金融行业迎来多份有重大影响的文件:《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关于促进消费金融公司和汽车金融公司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的通知》。其中,《消费金融公司监管评级办法(试行)》是行业首次迎来监管评级,评级较低的消费金融公司或依法被实施接管,甚至退出市场。

在监管政策密集出台的情况下,30家持牌消费金融机构将更加正规。而在“二八定律”的作用下,消费金融头部和长尾公司分化趋势愈加明显。
比如,招联、捷信、兴业、中银、中邮等等头部几家消费金融,资产占全行业的一半以上。其中,无论从营业收入、净利润还是总资产、贷款余额等指标来看,招联消费金融都在银行系消费金融队伍中拔得头筹。
 

03
高质量发展:资金端&资产端&技术端
 

消费金融行业已经进入到精细化高质量发展阶段,关键在于资金端的多元化和低成本,资产端的客群质量和收益能力,以及技术创新和风险控制能力等。

众所周知,持牌消费金融公司的融资渠道呈现多样化,除了自有资金外,还可以吸收股东存款、同业拆借、银团贷款、发行债券、发行ABS等。

其中,由于发行金融债券和ABS对于机构主体都有比较高的要求。同业拆借、发行ABS和金融债比自有资金和银行信贷的融资方式更便宜。相比于其他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银行系公司拥有更低成本的资金来源。

持牌消费金融机构近几年均在积极拓展自身的融资能力,以控制资金成本,推动产品创新和业务扩张。目前,经银保监会批准,具备金融债发行资质的消费金融公司共计8家,分别为招联消费金融、中银消费金融、捷信消费金融、兴业消费金融、马上消费金融、中邮消费金融、哈银消费金融、中原消费金融。

相较于融资端渠道畅通,资产端却承担一定的压力。尤其是合规利率下调后对于资金成本挑战不断呈现。

但是,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面对的客群,有较稳定收入和还款能力。因此,银行系消费金融公司的贷款余额都普遍在百亿规模,招联消费金融已突破千亿大关。其他背景的消费金融公司场景更为下沉,有些消金公司主要服务于母公司的客户。

技术端能力是消费金融公司发展的重要保证。

招联消费金融开创纯线上精细化运营模式,这是招联消费金融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应用之一。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招联消费金融实现核心系统去IOE,自主构建了一整套以“云技术”为基础的消费金融系统和运营服务体系。

马上消费金融与中国信通院云大所成立“可信AI联合实验室”,将整合人力、技术等资源,并在人脸识别安全关键技术攻关方面开展合作,切实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海尔消费金融在数字化转型方向提出“场景生态化、科技场景化、风控数字化”发展模式,更多利用数据挖掘场景优势,洞察用户需求,不断优化产品体验。海尔消费金融有完全自主研发系统89套,拥有33项软件著作权。

金融科技已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增加科技含金量将是消费金融业务突围的关键。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应用范围也将进一步深入和拓展,消费金融行业有望进一步实现降本增效、提升智能化水平。
相关标签:
牌照
监管
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