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

  • 全国人大代表王景武:统筹推进移动支付创新应用

    “加快移动支付创新应用是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重要支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行长王景武说。移动支付能够提供随时、随地、随身的金融支付服务,是响应国家普惠金融发展规划、推进“互联网+”行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抓手,是加快金融信息化、移动化、数字化的重要行动。

  • 中国银联董事长:电子支付需要立法 欢迎更多竞争伙伴

    中国移动支付的迅猛发展,带动并支撑了新兴经济、共享经济,但科技金融创新在带来便利的同时,风险也暗藏其中。中国银联董事长葛华勇在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表示,首个政协委员任期内第一份也是今年唯一提案就是关注支付行业的规范发展问题,建议抓紧制定《电子支付法》,确立电子支付领域的“基本法”。

  • 第三方支付 下一站去哪?

    对比金融行业及互联网行业的发展,中国当下的状况仍然落后于美国,但位于两个行业交界处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却呈现出另外一番图景—受益于电子商务行业的快速发展,中国的互联网金融行业近年来正处于规模快速膨胀的时期,甚至有超越美国之势,这已经成为学界和业界热议的问题。在互联网金融的庞大图谱中,第三方支付是不可忽视的要素之一,也是中国互联网金融行业蓬勃发展的重要表征。

  • 扫码支付每天限额500元有必要?代表:应商家自行设限

    近年来,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迅速,二维码付款在有些人群中已经取代了现金。

  • 支付宝微信“入编”银联清算 “三国杀”变为一盘棋

    随着支付行业“断直连”大限临近,行业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即将“入编”清算机构。北京商报记者3月15日获悉一份《微信与支付宝条码支付业务接入银联平台工作方案》显示,微信和支付宝的收单业务将接入银联。困扰监管机构多年的直连模式即将成为历史。

  • “断直连”倒逼支付行业求新求变

    自去年以来,央行连发数文,铁腕整治支付行业,包括“断直连”、提高备付金交存比例等。在分析人士看来,在整改规范政策引导之下,支付行业基础生态已发生变化,行业也到了一个全新的时间节点。无论是从业务还是资本层面都传出新动向。

  • 全国政协委员建言增强移动支付“中国标准”话语权

    近些年,移动支付产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经济一张亮眼的名片。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过去五年,创新驱动发展成果丰硕,其中,高铁网络、电子商务、移动支付、共享经济等引领世界潮流。

  • 静态码支付每日限额500元 专家:多数用户不受影响

    根据央行规定,使用静态条码支付,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快捷支付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看到这一规定,有些消费者第一反应就是抱怨额度太低:“以后每天扫码支付不能超过500元了,真不够用啊?”事实上,这是大家的误解。业内人士指出,受500元额度限制的主要是使用静态二维码的街边小商小贩,大部分的扫码支付特别是额度较大的消费还是用动态码多,也就是商家用扫码枪来扫消费者手机上的动态二维码。从以往消费数据来看,500元的限额也完全满足绝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

  • 静态条码支付4月初开始限额,单日不超过500元

    从4月1日起,《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印发的通知》(银发〔2017〕296号)将正式执行,要求使用静态条码的,同一客户单个银行账户或所有支付账户单日累计交易金额应不超过500元。

  • 微信商户使用“官方收款码”收款,可累加免费提现额度

    近日,腾讯客服下的《官方收款码免费提现额度说明》(以下简称\"说明\")显示,截止2018年12月31日,商户在使用\"官方收款码\"进行收款时,可累加免费提现额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