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互联网金融总体风险水平显著下降,监管制度机制逐步完善,但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防范化解任务仍然存在,适应互联网金融特点的监管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进入6月份以来,网贷市场颇为动荡,虽然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还没有掉下来,但市场已开始“排毒”。在历经几年整治以后,网贷行业的“自然淘汰”已经日益白热化,而现阶段监管再度给出一至两年的时间,我们认为这是一项建立长效机制的举措。
P2P网贷行业正直面资金荒之考。原因在于,6月底以来的平台爆雷较多,打击了投资者信心。
6月份开始,网贷行业出现新一轮的跑路潮,7月份前25天就有207家平台出现问题。网贷行业风险加剧下,甚至部分银行选择退出存管业务。平台问题不断、市场净化出清,该如何规避风险成为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P2P行业正面临一个“关口”。从今年6月初到7月下旬,不到两个月,全国就有163家P2P平台出现提现困难或跑路,已达到去年全年问题平台数量的半数以上。
9日,央行就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向社会通报;16日,中国互金协会在北京召开落实专项整治下一阶段工作要求座谈会。7月以来管理部门释放的种种信号表明,国家对P2P行业规范监管的姿态没有变,仍然强调P2P网贷机构要规范审慎经营,发挥在提高金融服务普惠性方面的作用。
原本定于6月30日的备案大限二度延期,很多全力冲刺“赶考”的网贷平台却没有刹得住脚,临门“翻车”。在政策、行业及自身经营的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一场由内而外爆发的大面积倒闭潮,正在推动网贷行业的快速出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