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消金2024净利润暴跌九成

  • 来源:中国消费金融网
  • 发表于: 2025-05-07 10:19:27
  • 责任编辑: 192770115

业绩断崖式下跌:增收不增利的悖论

近日,蒙商消费金融披露了2024年度报告。数据显示,蒙商消费金融全年净利润骤降至227.8万元,同比大幅下滑91.89%。

这一数据与同期总资产规模22.6%的增幅形成鲜明反差,折射出公司在资本约束、市场竞争与合规压力下的深层矛盾。

业绩断崖式下跌:增收不增利的悖论

尽管2024年蒙商消费金融实现营业总收入6.08亿元,同比增长11.56%,但净利润的暴跌暴露出其盈利模式的脆弱性。

对比历史数据,其净利润自2021年7800万元高点后持续波动,2023年短暂回升至2808万元后再次“坠崖”。

其背后,一是消费金融行业整体利率下行导致利差收窄,二是公司资本充足率承压限制了规模扩张空间。截至2023年末,蒙商消费金融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已降至11.83%,远低于行业平均水平,而注册资本金5亿元的规模,更使其难以满足“注册资本金不低于10亿元”的监管门槛。

资本困局:股东支持乏力与业务扩张矛盾

作为蒙商消费金融第一大股东,蒙商银行自身亦面临经营压力。

2023年,蒙商银行净利润仅1.10亿元,且因高管违纪、不良贷款率攀升等问题频现,对子公司的资本补充能力受限。

此外,公司第二大股东微梦创科(微博运营主体)及第三大股东深圳萨摩耶互联网科技虽具备流量与技术优势,但在资本注入上尚未形成实质性支持。

业务层面,蒙商消费金融虽通过线上化运营实现累计放款规模突破868亿元,但高资本消耗的助贷模式与自营产品“蒙享金”的平衡难题仍未破解。

截至2025年1月末,累计服务客户830万户,但低线城市的下沉市场客群特征,使其难以通过高定价覆盖风险成本,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合规风暴:征信违规与催收投诉频发

2025年初,蒙商消费金融因“个人不良信息报送未告知”及“异议处理违规”被中国人民银行包头市分行罚款83万元。

这一事件并非孤例:2023年,曾因违规催收被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包头监管分局处罚35万元,而黑猫投诉平台数据显示,其“暴力催收”相关投诉占比居高。

此外,今年4月9日,蒙商消金及大股东蒙商银行APP均因“违规收集个人信息”被内蒙古自治区通信管理局通报,要求整改。

可以看到,蒙商消金暴露出公司在内控机制上的深层缺陷。一方面,征信管理流程的漏洞直接损害消费者权益,另一方面,催收环节的灰色操作不仅引发监管处罚,更导致客户流失与品牌声誉受损。在行业监管趋严背景下,此类合规成本将进一步蚕食本已微薄的利润。

突围路径:区域深耕与风控升级

面对困境,蒙商消费金融正尝试通过区域深耕与产品创新破局。2024年,累计向内蒙古地区投放消费信贷9.20亿元,并针对新市民群体推出“新市民新蒙享”产品,试图以差异化服务提升区域渗透率。2024年累计发放新市民专属贷款2.72万笔,发放贷款金额1.69亿元

技术层面,宣称通过大数据风控实现贷款审批最快30分钟、资金当日到账,但实际运营中,高逾期率与低回收率的矛盾仍待解决。

然而,资本补充与合规治理仍是绕不开的难题。若无法通过增资扩股提升资本实力,或无法在反欺诈系统、贷后管理等领域实现技术突破,蒙商消费金融恐将陷入“规模扩张-风险上升-利润萎缩”的恶性循环。

蒙商消费金融的困境,是中小消费金融公司生存现状的缩影。

在利率市场化、监管趋严与巨头竞争的三重压力下,持牌机构需在资本实力、风控能力与合规运营间寻求平衡。

未来,行业分化或将加剧。头部机构凭借资本与技术优势加速扩张,而尾部机构若无法突破资本瓶颈与合规短板,或将面临被并购或出清的命运。

蒙商消费金融在净利润暴跌九成的警钟下,如何平衡规模、风险与合规,将是其能否穿越周期的关键考验。

分享到:
相关标签:
净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