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国家所需” 竭尽“光大所能” 光大银行以有力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 来源:中国消费金融网
  • 发表于: 2022-06-14 11:03:10
  • 责任编辑: lixuezhen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作者:本报记者 孟扬 见习记者 张冰洁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

来源:金融时报-中国金融新闻网

作者:本报记者 孟扬 见习记者 张冰洁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环境,党中央、国务院连续召开多次重要会议,部署稳住经济大盘工作。全力以赴加大信贷投放、助力经济稳增长,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金融央企“国家队”,光大银行高度重视稳经济、保主体、保就业相关工作,坚决扛起稳经济、稳增长的光大担当。

  今年以来,光大银行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出了哪些部署和安排?在疫情影响下,光大银行为重点领域、重点行业、薄弱环节,尤其是纾困中小微企业提供了哪些支持?光大银行如何拓展线上金融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日前,光大银行党委书记王江接受《金融时报》记者专访,详细介绍了该行助力经济稳增长的一系列具体举措。

  《金融时报》记者:今年以来,中央多次强调要把稳定经济增长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作为金融央企“国家队”,光大银行在抓实、抓细、抓好支持实体经济方面作出了哪些部署和安排?

  王江:今年以来,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相互叠加的复杂局面,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国上下有力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实现平稳开局,成绩来之不易。同时也应看到,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有所上升,企业和居民信贷需求转弱,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面临新的挑战。

  近期,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针对形势变化多次召开重要会议,研究部署稳定经济工作。光大银行都在第一时间组织传达学习,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充分发挥光大所能,持续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一是落实落细各项稳增长举措。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和全国稳住经济大盘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光大银行结合自身经营实际,研究制定了《关于助力稳住经济大盘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的落实意见》,提出了六个方面22条具体举措,助力稳住经济大盘,竭力支持实体经济、服务市场主体,坚决扛起稳经济、稳增长的光大担当。

  二是全力推动信贷稳增长。坚决落实人民银行、银保监会主要金融机构货币信贷形势分析会议要求,连续召开党委扩大会议、全行专题工作会议,部署信贷投放工作,着眼实体经济发展所需,确定信贷发力目标所向。主动对接实体经济,加大信贷储备和投放力度,多措并举统筹经营资源,全力促进信贷稳定增长,为实体经济提供有力的融资支持。

  三是合理降低融资成本。顺应国家降低融资成本政策导向,密切监测贷款利率变动,优化定价策略,助力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年初以来,光大银行连续下调信贷业务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并按照国家政策导向,强化差异化定价支持,新投放贷款利率合理下行,切实为实体企业减负让利。

  在抓实、抓细、抓好支持实体经济过程中,注重平衡好信贷稳定增长和防范金融风险之间的关系。在精准投放贷款的同时精准防控风险,严防无序扩张,避免风险积累,确保资产质量稳定和各类风险总体可控。切实提高重大风险预警能力,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金融时报》记者:信贷投放是银行服务实体经济、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最直观、最重要的体现。光大银行近日表示,要聚焦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主动发力,将信贷稳定增长、同比多增作为当前阶段以及全年经营的重中之重。请问光大银行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王江:金融是实体经济的血脉,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也是防范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光大银行在保持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聚焦基础设施、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通过强化内部资金转移价格和经济资本支持、合理扩大定价授权、积极对接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优化授信审批、制定营销指引、加大考核评价等举措,增投放、抓服务,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助力稳住经济大盘。截至今年5月末,光大银行对公贷款余额超1.8万亿元,较年初增加超1100亿元,其中,基础性贷款较年初增速排名股份制银行前列。

  一方面,靠前发力、注重实效,以“增量信贷”稳住基建基本盘。从基建领域投放总量看,2022年1月至5月,光大银行基础设施领域贷款投放保持较快增长,增量信贷投放超700亿元,实现同比多增,贷款余额与增量均位列光大银行各行业、各领域信贷投放之首,占光大银行对公贷款余额、增量比重持续保持在20%以上的较高水平。从信贷投放重点来看,支持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基础设施贷款增量,占全部基础设施贷款增量的比例超过90%;年内新增5G、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贷款投放超170亿元;支持了县域管网供热、县城大数据中心建设领域等一批国家发展改革委县城补短板项目。同时,光大银行加大专项债服务对接工作力度,按照国家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并扩大支持范围的统一部署,加强对专项债项目建设配套融资支持,做好信贷资金和专项债资金有效衔接。

  另一方面,勇于加力、量价统筹,以“综合服务”打好发展主动仗。第一是量上加码,对标中央要求,按照监管政策,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开展政策解读宣导、保障信贷供给、加强考核激励,加大对“专精特新”与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推动实现制造业、普惠金融、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贷款增速高于各项贷款增速。截至今年5月末,光大银行制造业贷款余额超3700亿元,较年初增速达15%;普惠贷款余额超2600亿元,较年初增速达12%;绿色贷款余额超1400亿元,较年初增速超20%。第二是价上让利,针对制造业、绿色贷款、“专精特新”、国家级和省级重点项目等重点领域的潜在客户与信贷储备项目赋予“红星”标识,给予叠加定价优惠政策,并对受疫情影响较大领域和暂时困难行业提供专门支持,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减轻企业经营负担。第三是服务上发力,推出“一站式上门开户”“前置预审”“一事一议”等一系列前中后台协同贯穿的服务举措,为企业办理业务提供全流程高效便捷的综合服务。

  《金融时报》记者:受疫情影响,市场主体发展承压,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对更大力度的金融纾困政策有着强烈期待。请问光大银行在做好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助力稳主体、稳就业等方面提供了哪些支持?

  王江:疫情反弹以来,面对小微企业实际困难,光大银行从金融供给端发力,推出一系列专属优惠政策,努力满足实体经济多样化金融需求,携手小微企业共克时艰、共渡难关。

  一是做好续贷服务。对受疫情影响暂遇困难小微企业的资金需求,加强跟踪分析,提前开展接续融资信贷评审,提供便捷续贷、年审制、展期、调整还款计划等一系列融资便利和服务支持。二是纾困重点领域。对货运物流等重点行业开通绿色通道,确保3个工作日内完成合格小微企业授信审批;对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行业,在信用良好、风险可控前提下,不列入负面清单。三是推动减费让利。建立收费联动检查机制,与融资担保机构协商降低担保费率,降低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提高分支机构定价自主性,向实体经济合理让利。四是优化科技服务。丰富线上工具包,优化线上签约、自动审批等功能,探索数字化营销模式,确保疫情防控期间普惠金融服务不间断。五是下放审批授权。赋予分支机构普惠信贷审批更高权限与灵活度,进一步提高审批效率。六是保障资源配置。通过普惠贷款FTP减点优惠、专项考核等举措,引导低价格资金流向小微贷款领域。七是实施差异考核。落实普惠金融考核占比不低于10%要求,增加信用类、首贷户等结构性指标考核,不增加收入、利润类指标,增强正向激励。八是落实尽职免责。定期做好普惠金融尽职免责典型案例收集、传达,扩大示范效果,提振发展小微金融的士气。

  《金融时报》记者:数字化转型对服务实体经济提质增效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光大银行在数字化转型方面走在行业前列。请问光大银行如何积极拓展线上金融服务,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与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

  王江:数字经济时代,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改造,极大提高了全要素生产率。近年来,光大银行持续加大金融科技研发与应用力度,从市场和企业需求出发,有效提升了场景金融服务能力。

  一是全面落实减费让利,为企业用户提供平台化综合服务。光大银行优惠减免企业网银年费、转账手续费、跨行代发手续费等服务收费。同时,通过阳光e微贷、阳光e抵贷、烟商贷、网贷易等线上融资产品,满足小微企业融资需求,解决融资难问题。光大银行的企业手机银行在传统投资融资、支付结算、现金管理等服务基础上,还提供人员管理、财税管理等线上增值服务。通过金融科技,为企业数字化转型贡献光大力量。

  二是积极应用互联网新技术,加快数字化服务创新步伐。光大银行“光付通”为医疗、能源、农产品、交通运输等多个行业,提供多渠道在线支付、多方式商户认证、多功能资金结算、多维度平台管理于一体的数字化支付结算服务。例如,第一家为全国脱贫地区农副产品网络销售平台(“832平台”)提供服务,积极支持乡村振兴。光大银行“光信通”综合运用区块链智能合约、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实现资金流、信息流、物流融合统一,助力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光大银行“物流通”为货运物流行业提供涵盖账户管理、支付结算、网络融资等“一站式”服务,保障物流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助力物流行业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截至今年5月末,累计服务货主和司机超830万户,交易1.6亿笔、2800多亿元。


相关标签:
光大银行
举措
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