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投手用户故事:一个女博士的投资之路

  • 来源:中华网
  • 发表于: 2018-02-01 13:47:00
  • 责任编辑: bianji_pub1

对于很多人来讲,我身上最扎眼的标签就是“女博士”了。有些人一谈到“女博士”,眼神就变得暧昧不清。早在几年前,妖魔化女博士的各种段子...

对于很多人来讲,我身上最扎眼的标签就是“女博士”了。

有些人一谈到“女博士”,眼神就变得暧昧不清。早在几年前,妖魔化女博士的各种段子就开始出现,甚至一度传出”女博士是‘灭绝师太’‘李莫愁’,不能娶”之类的说法。这几年,好不容易妖魔化女博士的段子稍微少了一些,关于女博士的新闻却多了起来,比如最近的女博士被电信诈骗85万的新闻,再一次开启了对女博士的争议。

虽然平时的我并不是一个“整天埋头学术连朋友圈都不看”的女博士,而是一个活泼好动、不呆板、不木讷、不无聊的女博士,但是面对这么多扑面而来的关于女博士的争议,大部门时间内我也只能装作视而不见。哼~~

我明白,对于女博士来讲,击败谣言的最佳方式并不是争辩,而是用事实怼回去。当有人在传女博士不修边幅、形象邋遢的时候,我用美丽去回击;当有人传女博士不解风情、生活枯燥的时候,我用多才多艺去回击;当然有人说女博士只会学术没工作后的人能赚钱的时候,我就拿大把的钱砸回去。

钱不是万能的,钱也从来不是我的追求。但是在这个商业社会,要想让少人对自己指指点点,拿收入怼回去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先说说我的收入构成吧,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科研奖学金+助教奖学金+助研奖学金+助管奖学金+业余兼职+理财投资,一年到手收入接近18万,远远超过了一般博士后的年收入。

一般情况下,听说我读博,便跟我说读博太穷的人,一听到我的实际收入便都闭了嘴。即便有一些工作后年薪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人,要么没法跟我比未来学历和前景,要么没法跟我比年龄,也就都不敢嘲笑我了。

加上读博之前的积累,我目前已经有超过五十万的积蓄,选择一些互联网金融平台做了一个投资组合,每年可以额外得到五六万的收益,小日子过得不要太滋润。

2015年的时候,当时一些学金融的校友建了个群,专门讨论股市。我被一个同学拉进了群,亲眼看见里面的人从上半年赚得盆满钵满到下半年大亏特亏。2015年从大牛市到大熊市的转变,也让群友们开始关注股市之外的投资方式,其中比较常见的就是互联网金融,年化收益10%左右,比股市稳健,又便捷、省心,很受欢迎。一直没敢进股市的我,也开始尝试投资了一些平台,结果发现效果还不错。

刚开始,我和群友们讨论和投资的,都是一些特别大的互金平台,比如陆金所、宜信、红岭创投、人人贷之类的,后来随着大家对互联网金融的深入了解,发现一些相对“小而美”的平台,安全性也很高,收益还能更高一点。也就是这个时候,有一些群友推荐了金投手,理由是他家是国资系和供应链金融模式,比较靠谱。

我就是从那时候开始投资金投手到现在的。金投手也不负我所望,让我每年轻轻松松坐着拿收益。有时候想想,当年那些每天盯着同花顺看股票的同学,其实最后也没赚到钱,既耗费了时间又耗费了精力,有的还赔进去不少银子,真的不如我这个金融小白幸运。

我是从来不care那些“女孩子不需要太有钱,挣钱够自己花就行”的言论的,我觉得女孩子只有钱足够多,足够独立,才能更从容地选择自己想过的生活。所以,金投手、陆金所这些互联网金融平台,我还会继续投资下去。

而且说实话,我做投资,不仅仅是为了收益,也是为多了解点金融知识。现在这个社会日新月异,骗子的骗局也跟着不断创新,比如投资金投手,就会近朱者赤,通过平台的“投资者教育”专栏,了解骗局、预防骗局,也是一大收获。想想我们这些“老博士”,要搬砖多久才能搬来85万呢?防患于未然总是没错的。

本文来自国资系供应链金融平台金投手。


分享到: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