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银行黄金老:将从四方面着手做市场缝隙业务

  • 来源:零壹财经
  • 发表于: 2017-08-29 17:26:37
  • 责任编辑: ningdi

近日,“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出席并发表演讲。他指出,由于缺少抵押物,征信数据覆盖不足以及运营成本高等原因,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小微企业、新兴产业以及农民、养殖户、大学生、蓝领等群体上覆盖程度较低。

近日,“2017中国银行业发展论坛”在京举行,苏宁银行董事长黄金老出席并发表演讲。他指出,由于缺少抵押物,征信数据覆盖不足以及运营成本高等原因,传统金融机构在中小微企业、新兴产业以及农民、养殖户、大学生、蓝领等群体上覆盖程度较低。 

同时,这也为新兴的民营银行提供了可差异化发展的路径。利用大数据识别、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金融科技,民营企业可以覆盖到传统金融机构所未能关注到的群体。 

另外,黄金老还表示,苏宁银行以及苏宁金融给自己的定位是,要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做市场的缝隙业务。苏宁银行将做四方面业务: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微小商户融资和产品销售平台。 

附演讲原文(来自新浪财经): 

根据会议的安排,让我谈谈对金融科技变革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理解。为什么说金融科技能够变革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主要是目前我们传统金融还有一些做的不太好的地方。 

一、传统金融服务渗透乏力,面临多重困难 

目前我们的传统金融、传统银行实际上做得非常不错,但是在有一些领域还是存在渗透乏力的现象。 

这主要体现在中小微企业、新兴产业以及农民、养殖户、大学生、蓝领等群体现在大多被传统金融忽视,金融覆盖程度较低。 

例如,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这也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现在小微企业占全国企业数量的90%以上,对GDP的贡献达到60%左右。但是这些小微企业从银行获得的融资,从全国来看只占全部银行贷款的19.85%,从江苏来看,这个比例可能更低,江苏省银行机构单户授信在500万以下的小微企业贷款只占全部贷款的3%不到。 

传统金融服务服务在新兴产业的服务也严重不足。这些年中国经济发生了很多的变化,出现了很多新兴的产业。但是,目前银行的金融服务结构却没有随之变化。比如,江苏省制造业贷款余额是1.6万亿,租赁和商务服务业1.2万亿,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1万亿,而文化、教育、科研、软件和信息技术、居民服务这五个新兴产业的贷款余额合计仅为1500亿元左右,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仅为1.56%,而这5个行业创造了全省9.9%的GDP。 

此外,还有一些群体获得的金融服务也严重不足。比如说对三农的支持,截至2014年末,涉农金融机构(包括农信社、农商行、乡镇银行)在全国县域的覆盖率仅为55%,也就是说还有接近一半的县域没有金融机构覆盖。而且,这些年农户和农村贷款的增长率也在明显下降,农户贷款从2010年30%的增速降到2017年2季度只有15%。 

在实践中,我们还经常碰到的一些养殖户,由于这些养殖户往往没有持续的盈利记录,他的资产没有可靠的估值,他养殖的这些家禽、牲畜也不是传统金融机构认可的可靠抵质押物,所以这些群体往往也很难贷到款。 

此外,像大学生群体、蓝领群体这些庞大的人群,获得的金融服务都严重不足。比如,我们国家现在的蓝领有3亿多人,而根据第三方机构的测算,目前对这个群体的金融服务渗透率仅为1%左右。 

二、传统金融服务面临的难题 

那么为什么传统金融机构在为这些行业、这些群体提供金融服务时严重不足呢,主要的原因我们认为可能是这样几个方面: 

首先,是可靠抵押物缺失。刚才分析的几类人群,他们普遍缺乏抵质押物,小微企业、新兴行业也缺乏比较可靠的抵质押物,所以他就难以得到融资了。 

其次,是征信数据覆盖不足。你要去贷款,银行就要求你提供征信记录,但是如果你没有贷款你就没有征信,没有征信就不能贷款,这就形成了一个悖论。目前,我们国家13亿人,大概只有4亿人有征信记录,像上面我们提到的大学生群体、蓝领群体这些很多都是没有征信记录的,所以传统银行不愿意为他们提供金融服务。 

第三个方面的原因是为这些行业、群体提供金融服务的运营成本比较高。比如,农民、养殖户这些人群比较分散,贷款的金额都比较小,所以为这些群体服务的运营成本就相对比较高,现在的主流金融机构很难为他们服务。 

最后一点,这样一些行业或者人群的抗风险能力比较低。农林牧渔业、居民服务、建筑业、信息技术、文体娱等产业的不良率明显高于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水利、公共的电气水等基础设施行业,这几个基建行业的不良率都在0.6%以下,所以对于银行来说,他选择服务政府融资平台是合理的,因为这些行业的风险是明显要低的。 

三、为解决问题而来的金融科技 

上面这些问题都是传统银行所面临的难题,通过传统的手段很难解决,那现在金融科技就是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问题而来,而不是噱头。 

金融科技可以解决安全、风险、成本、机构间可信、服务效率、普惠金融的一系列基础问题,重构金融生态。 

比如,生物特征识别的普及,通过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静脉识别等技术在银行业的应用,如利用人脸识别技术实行远程开户,将大大节省客户的时间成本,同时也可以增强远程核身的可靠性,从而大大扩大金融服务的边界。 

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银行更加全面地掌握客户的行为及需求,推动银行精准营销的落地实施。基于大数据的风控则能对客户的交易信息和行为轨迹进行实时监测,实现更全面的风险防控,解决传统金融抗风险能力低问题; 

人工智能可以极大地提高银行运营的效率,银行的物理网点的功能将可能弱化。通过风险模型分析,人工智能技术还可应用于信用评级、风险准备金、反洗钱等风险控制领域。 

区块链则以“智能合约”为核心理念,将法律、合约、规则等通过区块链数字化:在支付清算领域可实现快速且低成本的跨境支付;在身份验证领域可实现跨国信息共享机制,让敏感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和高效;在票据和供应链金融领域可大大减少人力的介入。 

最后,物联网与金融结合,可以实现信息流、资金流和实体流的三流合一,有效降低虚拟经济所带来的风险,深刻影响银行、投资、保险等多个金融领域的发展模式。银行业可利用物联网技术来改善信用体系,有效防范经营风险、提升管理效能和优化客户体验。 

运用这些金融科技解决传统金融服务面临的难题,我们苏宁金融和6月份开业的苏宁银行都做了很多尝试。像供应链金融,我们做了550亿,最小的1千块,最多的上亿。贷款余额,现在大概是140亿,去年是80亿,还是发展比较快。而且大部分客户是小微企业。在实践中,我们也发现企业更愿意用我们供应链金融产品,因为第一我们贷款的利率并不很高,第二,企业不需要提供抵押物,第三他不需要回存,第四他可以随借随还。而能做出这样的模式,就是我们背后运用了大数据风控、生物特征识别这些金融科技手段。 

今年6月份,我们苏宁银行开业了,我们也是要通过广泛的金融科技运用,解决银行经营中的一些难点,提供更低的融资成本,更便宜的服务价格,这样的普惠金融服务。所以无论是苏宁金融,还是苏宁银行,我们给自己的定位,都是要做通过金融科技的运用,做市场的缝隙业务,也就是做现在主流金融机构,他不愿意做和不能做的业务。所以苏宁银行主要准备做四个业务:就是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微小商户融资和产品销售平台。真正地和目前的主流金融机构形成差异化的发展,所以我们民营银行,它是起一个补充(作用),在业务上就填补了一些缝隙,未来我们还需要向一些大的金融机构学习。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