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清理无牌支付 让市场回归健康理性

  • 来源:证券市场周刊·红周刊
  • 发表于: 2017-12-12 15:45:36
  • 责任编辑: ningdi

新闻回放: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针对无证支付机构进行集中整治,这是央行在前期打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相关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举措。《通知》要求,此次整治工作将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处罚与总结。

央行清理无牌支付

新闻回放:据媒体报道,中国人民银行日前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工作的通知》,针对无证支付机构进行集中整治,这是央行在前期打击无证经营支付业务相关工作基础上的进一步举措。《通知》要求,此次整治工作将在2018年6月底前,完成处罚与总结。

点评:非银行支付机构出现后,将各种新兴技术与支付业务更紧密的关联在一起,提高了支付结算效率,改善了金融服务供给。随着消费场景的不断扩围,支付市场呈爆炸式增长趋势。

也应看到,新技术的应用使得提供支付服务的门槛降低,随着竞争者日渐增多,市场上出现了不少未获支付业务许可的非银行机构提供支付服务。这些无牌机构有的借助持牌机构为市场提供支付清算服务,有的干脆就是无证经营。这其中的“油水”就在于客户支付过程中沉淀的资金——备付金。备付金利息一直是支付机构的重要利润来源,并已多次发生无证机构挪用商户结算资金或持卡人预付资金甚至“跑路”等风险事件。因此,加强无证经营支付业务整治,有助于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也有利于市场回归健康和理性。

资管新规提出打破刚兑

新闻回放:日前,《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指导意见(意见征求稿)》发布,首次明确提出要打破刚性兑付,并通过对行为过程和最终结果进行认定,明确“刚性兑付”是指违反公允价值确定净值原则对产品进行保本保收益、采取滚动发行等方式使产品本金、收益在不同投资者之间发生转移、自行筹集资金偿付或者委托其他金融机构代为偿付等。

点评:资管本质上属于代客理财行为,机构从中收取服务费,买者自行承担风险。但是,我国资管行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偏离。一方面,资管机构并没有完整全面准确向投资者披露资管产品信息;另一方面,部分资管机构将募集资金集合运作,并通过加大期限错配扩大利差。这意味着资管机构不但挣了作为信息中介的钱,而且参与资金的运作并从中套利。

因此,打破刚性兑付是资管机构在新形势下必须面对的挑战。对于投资者来说,打破刚性兑付意味着自担风险,这就需要更多地研究资管产品的信息和募投项目,对于明显高出预期的投资收益保持警惕,因为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可转债打新藏风险

新闻回放:定增变冷,可转债变热,资本市场融资结构正在发生的变化,为投资者带来了不少投资机会。据不完全统计,年初至今A股已有192家公司发布可转债预案,拟募集资金超过5000亿元。然而,可转债的打新并不是没有风险,部分上市交易的可转债已经破发。


点评:在信用申购的刺激下,可转债让投资者趋之若鹜,风险也值得警惕。一方面,可转债是一个普通债券和一份股票看涨期权的组合,其价格和正股的价格有较强的正相关关系,因此可转债价格受到股市行情的影响;另一方面,随着可转债供给数量的增加,其稀缺性也将逐渐降低,市场给予的估值溢价也可能下降。此外,上市公司股东、高管以及中签散户在可转债上市后的大规模抛售套利,对市场的影响并未完全显示出来,这些都可能造成可转债价格的剧烈波动,并导致可转债的破发。

此外,无论是发行条件、转股条件抑或债券回购,可转债对上市公司的约束都更大,投资者在参与可转债交易时要多加留心这些变数。


相关标签:
理性
支付
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