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技术驱动搏位 消费金融是互金转型“避风港”?

  • 来源:华夏时报
  • 发表于: 2017-08-16 16:20:04
  • 责任编辑: ningdi

就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消费金融作为转型的突破口时,围绕这一业务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本报记者 张夏楠 北京报道

  就在越来越多的互联网金融平台将消费金融作为转型的突破口时,围绕这一业务的争议也越来越多。

  在4月25日召开的消费金融发展与创新研讨会上,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秘书长陆书春直言互联网消费金融出现了过度借贷、重复授信、过高吸费、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问题,并称协会正在积极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信息披露标准制定。

  对此,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会长、广州e贷总裁方颂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表示,作为中国互金协会的会员单位,他们尚未接到有关上述标准的相关消息。

  比起互联网消费金融的概念区别,不少机构将业务模式作为划分阵营的主要方式。

  转型“避风港”?

  “在政策环境下,很多P2P公司一夜之间转型,扛起了做消费金融的大旗。消费金融似乎成为了P2P的避风港。”在4月25日的研讨会上,京东金融消费者金融事业部总经理区力曾这样表述。

  区力以眼下现金贷的乱象为例称,“消费金融不是简单的放贷生意,更不是把高利贷线上化。没有好的风控、没有好的定价机制、没有惠及民生的,都不叫做消费金融。”

  在方颂看来,现金贷与消费贷在实际业务中虽然有交叉,但在近期的整改中侧重点并不一样。其所在广州互联网金融协会在4月24日发文,禁止会员单位与无资质各类消费机构开展消费贷合作,并对业务量短期大幅异常增长等情况保持警惕。4月20日时也曾发文配合国家网贷整治办,对“现金贷”业务进行清理整顿。

  方颂向《华夏时报》记者解释,现金贷的主要问题在其产品模式,由于低门槛带来较高的违约率,平台不得不以高利率来覆盖违约,并因此带来暴力催收等问题。

  他举例,一些平台几乎不对借款人进行审核,贷款违约率普遍在20%以上,甚至30%。因为利率畸高,作为平台本身是盈利的。但这一产品模式不仅会催生冲动性贷款需求,非法催收或暴力催收甚至可能对社会稳定产生不好的影响。

 

  与之不同的是,消费贷一般是受托支付,借款人拿不到钱,而是支付给了商家。“消费金融是有场景的,有真实的消费需求,出借机构也会过问借款去向。”方颂表示,目前消费贷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作机构利用学生或其他原本不符合资质的客户,通过信息造假,从机构获得贷款。在这一过程中,客户和平台其实都是受害者。

  去年出台的《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提出个人和法人组织在同一平台的借款余额上限分别不超过20万元和100万元。

  方颂表示,大额不能做,消费金融确实成为一些机构应对整改的主要措施。一哄而上,也暴露出问题。但现阶段的整改对于消费金融业务本身影响不大。国内的消费金融普及程度远远不够。在发展过程中出现骗贷等问题也是正常的,包括机构、环境等各方面都需要逐步改善。

  作为持牌机构,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品牌总监宋铮向《华夏时报》记者回应认为,虽然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但门槛本身是比较高的。“不是说要转型、开个发布会,就变成消费金融公司了。是否能够合法合规经营,是否具备足够的生命力,都是值得考量的。”

  宋铮表示,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说,消费金融公司远未达到充分竞争。真正规范地在做消费贷款业务而不是只打幌子的平台,目前并不是太多。消费金融行业还刚刚起步,市场需要更多的公司来充分竞争,未来合规经营是第一位的。

  “搭车”大数据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在4月25日发布的《中国消费金融创新报告》认为,当前我国消费金融市场规模(不含房贷)估计接近6万亿元(含房贷规模在25万亿元左右)。其中,互联网消费金融的交易规模达到4367.1亿元,同比增长269%。

  不管是P2P转型而来,还是新型消费金融公司,基于互联网的消费金融业务与传统消费金融都体现出不一样的特点。

  陆书春以2015年的抽样调查数据表示,互联网消费金融产品体现明显的小额短期的特征。2015年的样本机构中,全年新发的消费贷款119亿元,平均单笔贷款金额810元。其中,3000元以上的笔数超过了九成,而一万元以上的贷款只占总笔数的10.2%。从服务价格来看,年化利率水平在5%以下的占比92.4%,呈现低利率的特征。

  而在传统的消费金融业务中,“人海战术”仍是重要途径。

  区力在演讲中举例称,他的一位老同事前段时间创业做消费金融,打出广告来要以300万年薪招聘30个分公司总经理,而他为此“捏了一把汗”。

  区力称,京东金融对消费金融业务进行了大量数据、研发和系统的投入,“白条”业务没有一笔是通过人工审核,都是机器决策,将每单的变动成本降低到近乎为零。

  “后台系统1秒钟可以处理几十万笔交易,这在过去的金融服务模式中是不可想象的。”他认为,如果只是一味地提高定价、盲目做大用户规模,并不是能力。真正的能力体现在把定价控制在合理的水平,用高效率的风控逐步拓展用户。

  陆书春在发言中也提及行业应更加专注技术驱动。她表示,大数据、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智能设备等新技术的应用将越来越普遍,希望行业要抓住技术创新的优势,开展互联网消费金融服务。

 

  而马上消费金融公司在成立时就明确定位互联网消费金融公司,其业务可以实现全线上的自动审批。

  马上消费金融公司高级决策总监李届悦认为,消费金融的本质是小额、大量、分散、短期,与传统银行的零售或者对公业务不太一样。“它的产品特性就决定一定要往线上走,一定要往自动化走,否则为了5000块钱在审批中花几天时间,成本就非常高。”他称,消费金融一定要做到以数据决策,数据支持,自动审批。

  不过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银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刚就此认为,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互联网公司及其他机构作为市场主体,各有其优势。“在这个生态体系当中,每一个小细分领域当中都有非常出色的公司,只不过还在成长过程当中。”

  他表示,各方之间并非“你死我活”,而是“竞合”“互补”的关系。消费金融服务分层有助于形成差异化、多元化的普惠金融格局。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