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讯网消息 近期零壹智库发布了P2P消费信贷榜单。数据显示,2017年5月国内P2P消费信贷规模保守估计近300亿元,占同期P2P网贷整体规模(2313亿元)的12.1%。
华南新闻中心 清石发自深圳
和讯网消息 近期零壹智库发布了P2P消费信贷榜单。数据显示,2017年5月国内P2P消费信贷规模保守估计近300亿元,占同期P2P网贷整体规模(2313亿元)的12.1%。业内人士预测,2017年P2P消费信贷资产将达到1500亿元,但是对于行业转型,网贷平台还有诸如资金成本等难题需要面对。
P2P涉足消费金融 行业高不良率考验风控能力
网贷之家数据显示,截至5月底,P2P网贷行业涉及消费金融业务的正常运营平台数量有295家,占同期P2P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的比例为13.73%。 按借款用途划分,目前P2P消费信贷的资产端主要包括:3C/数码产品贷、住房装修贷、车辆贷、三农贷、医美贷、教育培训贷、旅游贷等。
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P2P公司与传统金融机构一样,面临着资金荒与资产荒。对于未来发展方向,P2P行业内有两个值得注意的声音,一边强调在资产端拥抱消费金融,一边在多方面拥抱中小银行。当消费金融作为新蓝海成为资本热议的对象的同时,在P2P领域,也成为各公司追捧高呼的转型口号。
个人消费金融具有单笔授信额度小、审批速度快、无需抵押担保、服务方式灵活、贷款期限短等独特优势,与P2P可以形成闭环。与此同时P2P企业也不断寻求与其他商业伙伴的合作,以构建其在细分领域的商业优势,近日银企联通与车易贷宣布计划在新能源汽车推广、退役士兵就业创业信贷服务等方面展开合作。海商控股集团董事长兼银企联通董事长傅扬指出,当前国家对互联网金融规范整顿的力度正在不断地加大,各专业银行、传统金融机构也在纷纷出台各种新的政策措施,很大程度上挤压了p2p平台的生存发展空间,从业人员应充分学习、研究、认知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特殊性,在坚守政策红线和道德底线的同时,以高度的警觉性、敏感性和责任意识,密切关注市场与行业动态,密切关注日新月异的互联网前沿技术,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和管理手段,使各项工作既科学合理又严之又严、细之又细,确保产品设计独特、风险控制稳妥、技术安全可靠。
对于行业转型消费金融,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客座研究员董希淼也认为这是可以预期的,同时董希淼也指出,风控或是P2P转型的重要因素。"网贷为金融消费需求提供帮助,作为下一步转型方向是可预期的。但网贷做消费金融没有牌照,消费金融领域的不良率又居高不下,网络借贷平台如果没有相应的风控能力,做到后面也将是一地鸡毛 。"董希淼表示。
汽车金融业务难以标准化或桎梏行业发展
车贷业务一直是P2P行业所重点涉及的领域,转型汽车消费金融在业内人士看来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目前互联网金融市场上,汽车金融,主要以汽车抵押贷款为主。一部中型车,按评估价的7成左右放款,是一笔符合小而分散理念的业务。但是,这项业务依然存在很多瓶颈,重资产是一方面,而重资产背后深层次原因,是业务无法标准化。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排名靠前的车抵贷平台,线下都有三五百家业务门店,在主张轻资产运营的互联网环境下,这样的重资产业务模式,红利圈董事长林俊浩认为这样或会拖累他们的发展速度。
重资产的运营模式,令大量的车主承担了这笔成本。市场上,几乎所有的平台,都要求以等额本息的方式还付本息,等额本息的计价方式,让贷款的实际利息,有可能接近最高法规定的保护利率,互联网的金融创新,并没有给平台用户带来真正的红利。“如果要真正突破重资产的运营瓶颈,标准化是一个方向,但一旦涉及车辆评估,这项业务就一直解决不了这个难题,所以大部分车抵贷平台会开始谋求转型,汽车消费贷是一个方向,但难题依然不少。”红利圈董事长林俊浩向和讯网消费金融频道表示。
对于网贷平台如何切入这汽车消费金融业务,林俊浩认为,不仅需要打入车企的供应链生态内部,还需要更低的资金成本。在车企产销的供应链生态环境内,车企下游的4S店是经销商,它的流动资金,有且仅有来自汽车销售账款和贷款车主的还款;但4S店既有付给车企的预付款,还有汽车采购的应付账款,资金压力不小。未来汽车消费金融转型,如果单纯地做汽车消费贷款业务,并没有竞争力,如果能优化车企、4S店和车主之间的应收应付账期,通过商业模式创新,搭建完善的供应链金融管理生态,或许可以在银行和财务公司之间,挖掘新的蓝海市场。
但这种创新,更依赖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金融科技的创新,未来汽车消费金融的转型,林俊浩更看好科技创新,驱动供应链生态的服务优化。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