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联消费参设金融实验室 框定三大技术反欺诈

  • 来源:证券时报
  • 发表于: 2017-08-21 11:41:24
  • 责任编辑: ningdi

昨日,由招联消费金融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的智慧金融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证券时报记者 刘筱攸 胡飞军

  昨日,由招联消费金融与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共同发起的智慧金融联合实验室揭牌成立。

  据证券时报记者了解,该实验室目前框定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三大技术研究重点;而反欺诈,是首要的着力方向。招联消费金融总经理章杨清对记者表示,这一选择主要的原因在于,“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大约50%的损失来自于欺诈,不正当牟利的黑产疯狂"薅羊毛",已经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大技术重点反欺诈

  这个国内首家由消费金融机构牵头发起成立的智慧金融实验室,目前框定了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三大技术研究重点;而反欺诈,是首要的着力方向。

  “目前消费金融行业大约50%的损失来自于欺诈,不正当牟利的黑产疯狂"薅羊毛",已经成为制约未来发展的主要因素。”昨日,招联消费金融总经理章杨清向记者透露。

  章杨清表示,目前金融风控面临的传统个体欺诈,已迅速演变为有组织有规模的群体欺诈,技术手段不断升级,外部欺诈客户的行为模式日新月异,导致旧有的模型难以及时、准确地捕捉相关信息。

  与此同时,消费金融客群进一步下沉,参与机构需要覆盖更多低收入人群,而新增客群又缺乏足够的征信数据,消费金融行业面临传统的获客手段成本增高和传统风控手段失效的压力。

  靠技术降低征信成本

  “以前一个信审员大概一天要审50单信贷申请,一个小时需要审4~5单,平均一单最多审核15分钟左右。15分钟的分配为:查看客户资料2分钟、给客户打电话2分钟、第三方联系人打电话2分钟、上网查客户征信5分钟、填写审批意见2分钟。”中科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数字所所长须成忠举例称,“现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应用,几乎成为风控的标配,机器审核量每天超过一万单,在线上高频交易审核中,人工审核在时间和数量上完败给机器。”

  章杨清介绍,此前公司每个客户线上征信成本需要80元。“高昂的征信成本和风控等其他运营成本较高,算下来基本不赚钱,现在通过大数据和智能机器,每个客户的征信成本已经下降到3元多。”

  记者从招联消费金融获知的一组核心数据是:该公司自开业以来,在IT方面的总投入已达3.08亿元,其中电子设备软硬件投入2871.72万元,维护成本6437.58万元,与IT相关的人力资源投入近2.15亿元。

  这对任何一家消费金融公司,都是一笔不小的投入。章杨清透露,目前招联消费金融授信客户超过1100万人,累计放款超过1200亿元,“这1100万客户需要三四千人去支撑,通过这些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够大幅减少人力成本,普惠金融将有更高的覆盖率。”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招联消费金融正在持续得到母公司真金白银的支持。招行昨日公告称,将给予招联消费金融同业综合授信150亿元(期限一年)。


分享到: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