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事普惠金融?社会各阶层都能得到有效的匹配的金融服务,这只能算是普及,毕竟金融服务是一个过程性。而金融风险的发生会将一切前期努力...
什么事普惠金融?社会各阶层都能得到有效的匹配的金融服务,这只能算是普及,毕竟金融服务是一个过程性。而金融风险的发生会将一切前期努力打散。结合今年“金融知识普及月“的要求,瑞银信全面启动了触达客户的一线资源,通过官网专栏、金融知识宣传折页、公司社交媒体公众号等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开展宣传活动,旨在帮助小微商户及个人提升金融素养,增强金融风险防范意识,让金融知识普及落在实处。
如果普惠金融只普不惠或者只惠不普,即使短期上可以实现商业上的盈利,长期来看也是不可持续的,而且也背离了普惠金融的初心。近年来,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新兴数字技术不断取得新的突破,给解决上述这些问题提供了可行的路径。
但同时我们也要高度关注这些数字技术的双刃剑效应,认识到新技术解决老问题的时候可能也带来新的风险挑战。比如说,技术、业务和网络风险的叠加效应,数字鸿沟和技术性排斥的问题,信息安全和数据隐私保护的问题,特别是一些新兴技术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打着普惠金融以及金融创新的旗号进行非法集资,非法传销以及金融诈骗这样违法违规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也坚决打击。从普惠金融服务需求端来看,关键点要解决消费者保护和风险教育的问题。运用技术触达的这些长尾人群很多金融知识欠缺,风险意识不足,风险承受能力比较薄弱。
9月1日,瑞银信官网准时上线金融知识普及活动的宣传图片和活动专题,针对支付结算管理、电信网络诈骗、防范洗钱、非法集资及网络金融安全等时下金融知识热点,结合重点案例,摘选人民银行官网的宣传手册,详实的解读相关金融知识,提示金融风险。不仅如此,普及金融知识已经成为瑞银信官网的常设内容。2017年3月以来,瑞银信官网和微信订阅号就同时上线了“金融小课堂”,实时推送电子安全支付以及监管部门的政策动态,通过新闻热点和具体案例让金融知识普及时时新。
线下交流也是落实金融知识普及月的重要场景。瑞银信今年针对人民银行的宣传手册制作了瑞银信金融知识普及折页,经各分公司线下发布,推动金融知识普及进社区活动,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确保活动的落地。
2017年7月份,人民银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发布《消费者金融素养调查分析报告》,整体上说,全国消费者金融素养指数平均分为63.71分,属于中等偏上的水平。消费者对于各类金融知识的掌握程度存在极大的差异,消费者风险的责任意识需要进一步的加强,城乡区域职业、收入、文化程度上的差异,导致消费者对于金融知识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异。对此瑞银信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的客户绝大部分是普惠金融的目标人群,能够服务我们的客户,增强他们的金融风险意识,善用金融产品与服务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