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用融合 推进金融科技服务普惠大众

  • 来源:中国消费金融网
  • 发表于: 2017-09-18 17:05:00
  • 责任编辑: bianji_pub1

9月15日,《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蓝皮书开题仪式暨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理事单位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

 

9月15日,《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蓝皮书开题仪式暨中国金融科技50人论坛(CFT50)理事单位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CFT50首席经济学家、《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主编杨涛,CFT50高级学术顾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CFT50高级学术顾问、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副理事长王忠民,CFT50学术委员、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杨东,CFT50理事代表、众之金服董事长兼CEO 李宁,中诚信征信、网信集团、京东金融、腾讯研究院、宜信、同盾科技、乐信集团、包商银行、包银消费金融、海尔金控等,共同分享了企业的金融科技实践和对蓝皮书框架的建议。

出发:从信贷中介到供应链金融服务

“无论从要素功能、解决症结还是发展路径角度来看,科技对金融的影响一直会延续下去。”在杨涛看来,科技对金融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作为CFT50理事单位,众之金服的发展历程就是科技对金融不断渗透的典型案例。据李宁介绍,众之金服最初做的是贷款信息中介服务。当时国内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信息不透明、不对称也对该公司的发展造成了阻碍。为了突破窘局,2014年,其开始在公司内部推行数据风控服务,并结合房产类不动产的贷前评估和贷后跟踪做进一步的技术迭代升级。并于2015年与银行机构建立合作,专门为传统商业银行在新型金融资产获取方面,提供在线风控评估和系统和模型。至此,公司业务范围从信贷服务延伸至为银行做连接、资产、数据等方向的深度服务。

“我们最新推出的智能聚合支付就是其中之一。”李宁表示,在CFT50理事单位中就有其在智能支付板块的合作伙伴,该公司跳出传统聚合支付只针对线下普通零售端商户的模式,着眼于为合作方提供不动产、公益租赁、农业等产业的供应链金融IT及系统服务。

布局:六大板块三大平台

“老百姓要获得金融服务,这是天赋人权。”李扬表示:金融科技要发挥作用,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让金融进入所有人的世界。

谈及金融科技对普惠金融的推动,李宁深有感触。自2016年集团化战略实施以来,该公司陆续布局了智能数据、聚合支付、不动产金融服务创新、智能投顾、互联网金融等六大板块的业务,并借助金融科技搭建了数据风控服务、支付支付结算和数据风控智能迭代模型等三大平台,并已逐步获得市场和细分领域客户的认可。

具体而言,数据风控服务平台与数据机构、征信机构、互联网银行合作,面向传统城商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以及部分产业的核心企业提供服务;智能支付结算平台一端面向传统城市商业银行,一端面向不动产金融、汽车金融、农业金融三大产业链,提供综合性支付解决方案;数据风控的智能迭代模型,不仅可以根据场景和资产的不同向银行类资金端提供不同类型的数据模型服务,还在该平台上建立了智能学习引擎,吸引细分领域的专业人士协同合作,为客户和市场提供精准服务。例如近期该公司就致力于为城商行在供应链金融、消费信贷、个人信贷等新型资产领域输出不同的风控模型。

众之金服几年来在业务布局和平台建设方面的探索,正是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向普惠金融迈进的缩影。

愿景:政产学研用融合创新

那么,金融科技是什么?如何实现金融科技服务实体经济、服务普惠大众?此次论坛上,王忠民的一席话高屋建瓴:“金融的‘底色’是信用。当前的信用状况是法律体系、个人信用体系尚未健全。这个底色不改,一切科技工具对我们都有可能是负面的结果,而不是正向的效能。”

此观点与李宁不谋而合。在他看来信用的建立和区块链的原理一样,需要服务链条上的多点专长被可信任,才能增强整个服务链条的信任服务能力。

“要获得这种信任服务能力对金融机构提出了两点要求,一是要知晓自己的专长,二是要对市场中的合作伙伴服务传统金融机构、服务小微企业的触达率有清楚认识。”李宁介绍,其创业的动力就是希望拉近资金需求端和资金运营端的距离,提高效率和精准度。而如今这个初衷依然不改,甚至延伸至更垂直细分的领域。“希望一些原来难以触达金融服务的群体,通过众之金服链接的专业团体、系统、机构、体系享受到更快捷、更准确、风险可控的金融服务。”李宁如是说。

李宁表示,政、产、学、研、用的融合一定会对未来的金融科技在服务实体服务普惠层面发挥绝对的指导作用和务实的服务作用。


相关标签: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