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创始人,我们的创始人是朱南松先生,他是最早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93年的时候来到上海,94年成立了证大投资管理公司,他...
简单介绍一下我们的创始人,我们的创始人是朱南松先生,他是最早公募基金的基金经理,93年的时候来到上海,94年成立了证大投资管理公司,他通过不断地完善投资理念,把我们公司带到现在的规模。我是2000年进入证大的,证大给了我很多机会,我就这样慢慢地随着公司一起成长了。刘兵博士是复旦计算机系的,2001年引进公司的,通过这些年不断培养成为我们公司的合伙人。讲讲成长历史,回顾我们中国资本市场出现的很多次机会。94年的时候我们率先进行国债及国债期货研究,当时做了一些国债期货的投资,那个时候公司刚刚成立,30万变到300万。我们下一步要做什么,当时我们提出来价值投资理念,开始进行上市公司的市值调研。那个时候还没有公募基金,券商都不会做上市的市值调研,抓住了像长虹这样的投资回报。我们当时把一些转配股纳入进来。98—99年,当时我们在学习互联网经济的发展,虽然那个时候互联网刚刚起步,但是我们学习了这些东西觉得机会很大。最后我们投资了像电广、中信国安、上海梅林等企业。01年的时候A股大的行情结束了以后,进行了长达差不多5年左右的调整期,那个时候我们买入了很多上市公司的法人股,有些法人股公司我们还派驻了董事、监事,了解这些企业的经营状况,包括帮助企业海拓他们的视野。2004年我们还是在不断学习和研究的过程当中,04年我们国内首创FOF投资的新模式。05年的时候,股权分置改革,我们抓住了机会,取得了可喜的回报。06年我们感觉股票市场在酝酿一个很大的机会,在牛市起来之前我们去日本做了深入考察,为什么去日本呢?是想学习日本90年代那个泡沫怎么从很小变得很大最后崩溃,我们做了一些调研,包括当时和当地的房地产商了解市场演变的过程,学习了很多,我们当时率先提出了资本市场进入一个大牛市,市场最后证明我们是对的,06、07年一波大牛市。作为一个学习和创新型企业,二级市场阶段性结束了,我们下一步做什么。07、08年我们阶段性退出市场的时候做了一些当时可以做的PE股权投资管理业务。投资中国太保、上海银行等金融企业股权,参股长安信托、中国银联。
从单纯的投资公司业务为主的,当时很多投资都是投资为主,06、07年逐步跨入到投资管理,作为一个管理公司来说,我们要不断地寻找机会。比较典型的是我们在09—12年以后通过不断学习和分析。2013年我们参与了整个市场的定增,而且那个时候就开始在学习研究量化对冲交易的投资。14—15年量化投资开始大规模地进行二级市场投资,当年我们大规模投资可转债,用高杠杆测算出最大风险、最大收益是多少,差不多赚了6倍。15年我们参与华东科技的定增项目,16年大力发展量化对冲投资,再次成为私募行业的领先者。通过量化对冲+网下打新的模式,在弱势当中获得10%左右的回报。
回想我们的成长历程,为什么我们会选择做另类投资,是因为我们公司风格,自身培养起来的一些团队人员都是一些综合性人才,在我们迫切需要一些专业性人才的时候会配置一些专业性人才,在整个市场大风大浪的过程当中,能够找到一个安全的避风港,这就是我们公司成长的过程。展望未来,2017年做什么事情,我们也在不停思考,2016年我们做了不少努力,获得了不少成绩,但是2017年甚至2017年以后我们还会想一些其他的投资方向。虽然我们所有的投资都会围绕着证券市场,未来我们想继续推进量化投资,低风险策略放在首位。第二,未来世界不确定性因素很大,我们还会加强黄金、商品期货等另类投资领域学习及研究。第三,进行人工智能和无人驾驶等相关行业的研究。我们更多地关注人工智能对于我们生活的改善,这是我们未来投资方向简单的介绍。
延伸阅读